慢性支气管炎需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疾病鉴别,可从病史、症状表现、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等方面进行区分,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及病史患者需综合各因素鉴别,儿童等特殊人群也需结合其特点鉴别。
一、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
病史方面:支气管哮喘多有过敏史、家族哮喘史等,患者本人往往自幼起病,而慢性支气管炎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群,多有长期吸烟等慢性气道损伤因素相关的病史。
症状表现: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发作间期可无明显症状;慢性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部分患者伴有喘息,咳嗽以晨间明显,痰液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泡沫性,急性发作期可出现脓性痰。
肺功能检查: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舒张试验常呈阳性,FEV/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多低于正常,且支气管激发试验可呈阳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早期肺功能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FEV/FVC可逐渐降低,但一般不如支气管哮喘显著,且支气管舒张试验多为阴性。
二、与支气管扩张的鉴别
病史方面:支气管扩张患者多有反复肺部感染、咯血病史,部分患者有童年时期患麻疹、百日咳等呼吸道感染病史。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主要是长期慢性气道炎症相关病史。
症状表现:支气管扩张主要症状为反复咳嗽、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痰液分为三层,上层为泡沫,中层为混浊黏液,下层为脓性物和坏死组织;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慢性咳嗽、咳痰,一般无大量脓痰及反复咯血表现。
影像学检查:支气管扩张胸部高分辨CT(HRCT)可显示支气管呈柱状或囊状扩张;慢性支气管炎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后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改变,HRCT一般无支气管扩张的典型表现。
三、与肺结核的鉴别
病史方面:肺结核患者多有结核接触史,可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无结核相关接触史及典型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表现:肺结核除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外,常有低热、盗汗、咯血等表现;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慢性咳嗽、咳痰,一般无咯血及典型结核中毒症状。
实验室检查: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可找到抗酸杆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多呈阳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也可为阳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相关检查一般无结核杆菌感染证据。
影像学检查:肺结核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特定部位的病灶,如肺结核好发于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等,病灶可呈多种形态,如浸润、增殖、纤维化、钙化等;慢性支气管炎影像学无肺结核的特异性病灶。
四、与肺癌的鉴别
病史方面:肺癌患者多有长期吸烟史,年龄多在40岁以上,有家族肿瘤史等情况相对多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虽也多有吸烟史,但一般发病年龄及相关肿瘤家族史等与肺癌不同。
症状表现:肺癌患者可出现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胸痛、消瘦等症状,咳嗽性质可能逐渐发生变化,如从慢性支气管炎的慢性咳嗽转变为刺激性干咳等;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慢性咳嗽、咳痰等相对稳定的症状表现。
影像学检查:肺癌胸部X线或CT可见肺部占位性病变,病灶形态不规则,可有分叶、毛刺、胸膜牵拉等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影像学无肺部占位性病变。
病理学检查:肺癌可通过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理学证据,找到癌细胞;慢性支气管炎无癌细胞存在。
五、与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鉴别
病史方面: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不明,慢性支气管炎有长期吸烟等气道损伤病史。
症状表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主要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伴有干咳;慢性支气管炎主要是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多在病情进展较晚时出现,且程度一般不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明显。
肺功能检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FEV/FVC正常或增加,DLco(一氧化碳弥散量)明显降低;慢性支气管炎早期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后期可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影像学检查: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胸部HRCT可见双肺弥漫性网格状、蜂窝状阴影,以双下肺和胸膜下明显;慢性支气管炎影像学无此类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的表现。
不同年龄段、不同生活方式(如吸烟情况等)以及不同病史的患者在慢性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中需综合考虑上述各方面因素,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准确鉴别,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由于其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在鉴别时更要充分考虑儿童的发病特点等因素,如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需与感染后咳嗽等相鉴别,要结合儿童的病史、症状及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