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常见护理问题包括气体交换受损、清理呼吸道无效、体温过高,相应护理措施有改善气体交换(提供适宜环境、休息、呼吸训练)、清理呼吸道(指导有效咳嗽、湿化气道、胸部叩击)、降低体温(密切监测体温、物理或药物降温),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有相应特殊注意事项,同时要结合患者基础疾病等情况进行护理。
一、慢性支气管炎常见护理问题
(一)气体交换受损
与气道阻塞、通气不足、呼吸肌疲劳、分泌物过多和肺泡呼吸面积减少有关
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呼吸急促、鼻翼扇动等,成人则可能有呼吸困难、胸闷等。长期吸烟的患者,其气道本身因烟雾刺激已有损伤,更易发生气体交换受损。有基础心肺疾病病史的患者,气体交换功能本就相对较弱,患慢性支气管炎时此问题更突出。
(二)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咳嗽无力、支气管痉挛有关
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儿童咳嗽反射相对较弱,难以有效咳出痰液;老年人因咳嗽肌群力量减弱等因素,也易出现清理呼吸道无效的情况。长期吸烟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黏稠,同时纤毛运动受抑制,会加重清理呼吸道无效的问题。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反复加重的患者,气道内痰液积聚情况更严重。
(三)体温过高
与支气管炎症导致感染有关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可能更明显;成人及老年人也会出现体温升高,老年人可能体温升高不典型,表现为低热或仅有不适。长期吸烟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更易受到病原体侵袭引发感染导致体温过高。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感染后体温控制相对困难,且感染易反复。
二、相应护理措施
(一)改善气体交换
环境与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空气清新的环境,室温保持在18-22℃,湿度50%-60%。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耗氧量,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或坐位,以利于呼吸。对于儿童,要营造温馨、整洁且空气流通良好的病房环境,保证其充足休息;老年人则要选择舒适的床铺,协助其采取利于呼吸的体位。长期吸烟患者应劝导其戒烟,避免烟雾等不良刺激加重气道阻塞。有基础心肺疾病病史者,需密切观察其呼吸状况,遵医嘱给予氧疗,一般采用低流量持续吸氧,氧流量1-2L/min,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改善气体交换。
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是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腹式呼吸是患者平卧,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儿童进行呼吸训练时需在家长和医护人员辅助下逐步进行,老年人可根据身体状况适当练习,以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二)清理呼吸道
指导有效咳嗽:指导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3秒,然后张口连咳3声,咳嗽时收缩腹肌,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对于儿童,家长可协助其采取合适体位,轻拍背部辅助痰液排出;老年人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因用力咳嗽导致气胸等并发症。
湿化气道: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常用药物有氨溴索等,以稀释痰液,利于痰液咳出。雾化吸入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儿童雾化时要避免药液进入眼睛,老年人要防止雾化过程中发生呛咳。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可适当增加饮水量,每日饮水1500ml以上,稀释痰液。长期吸烟患者更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以促进痰液稀释。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的患者。叩击时避开乳房、心脏、骨突部位,患者取侧卧位,护理人员手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叩击患者背部,边叩击边鼓励患者咳嗽。儿童和老年人进行胸部叩击时要控制力度和频率,避免造成损伤。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反复加重患者,可增加胸部叩击的次数和力度,但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准。
(三)降低体温
密切监测体温: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变化规律及伴随症状。儿童要选择合适的体温测量方式,如腋下测温等,注意保持局部干燥;老年人体温测量要保证时间足够,准确获取体温数据。
降温措施:体温不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如额头放置退热贴、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儿童物理降温时要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防止酒精吸收导致中毒;老年人皮肤较薄,擦拭时要注意力度轻柔。体温超过38.5℃且经医生评估后,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低龄儿童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和药物。对于长期吸烟有慢性支气管炎且体温过高的患者,在降温同时要积极治疗感染,控制炎症以从根本上解决体温过高问题。有基础疾病患者降温时要考虑其基础疾病对体温及药物的影响,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退热药物时要注意血糖变化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