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息肉是咽喉部位良性病变,常见病因有用声过度(含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因素)和上呼吸道感染(有急慢性喉炎病史者易患),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轻重随息肉大小而异,儿童女性有特殊影响)和喉部异物感,诊断靠喉镜检查及必要时影像学检查,治疗分保守(小且症状轻时噤声休息、雾化)和手术(大或保守无效时支撑喉镜下切除,不同人群有相应风险注意事项)。
一、咽喉息肉的定义
咽喉息肉是发生在咽喉部位的一种良性病变,主要是喉部组织异常增生形成的肿物,多位于声带等部位。
二、咽喉息肉的常见病因
1.用声过度
年龄与性别因素:多见于用声较多的人群,如教师、歌手等。长期、高强度的用声会使声带频繁振动,导致声带黏膜受到过度摩擦,容易引起局部组织增生形成息肉。例如,教师长时间连续授课,声带持续处于紧张状态,患咽喉息肉的风险相对较高。
生活方式因素: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会刺激咽喉黏膜,影响喉部组织的正常代谢,增加咽喉息肉的发病几率。吸烟时产生的烟雾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损伤声带黏膜的防御机制,使黏膜容易发生病变。
2.上呼吸道感染
病史因素:有急、慢性喉炎病史的患者,喉部黏膜本身处于炎症状态,黏膜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组织增生。比如,患者曾反复发生喉炎,炎症长期刺激喉部组织,就可能逐渐形成息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炎症会持续刺激咽喉部位,导致局部组织的修复过程出现异常,进而引发息肉。
三、咽喉息肉的临床表现
1.声音嘶哑
不同程度表现:息肉较小时,可能仅表现为声音轻度嘶哑,发声易疲劳;随着息肉增大,声音嘶哑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出现发音困难,甚至完全失声。例如,声带息肉较小的患者可能只是在长时间用声后出现声音稍哑,休息后可缓解;而息肉较大的患者可能说话都比较吃力,严重影响正常交流。
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如果出现咽喉息肉导致的声音嘶哑,可能会影响其语言发育,需要及时关注。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喉部组织可能相对敏感,咽喉息肉引起的声音嘶哑可能会更明显。
2.喉部异物感
患者感受:患者常感觉喉部有异物,咳之不出,咽之不下。这种异物感会让患者非常不适,尤其在进食时可能会感觉异物感更加明显。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异物感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但会表现出频繁清嗓等异常行为。
四、咽喉息肉的诊断方法
1.喉镜检查
检查过程:通过间接喉镜、直接喉镜或纤维喉镜等进行检查。间接喉镜检查较为简便,但对于喉部深处的观察可能不够清晰;直接喉镜检查能更直观地看到喉部全貌,但属于有创检查;纤维喉镜检查是通过柔软的纤维镜经鼻腔或口腔进入喉部,可清晰观察喉部病变情况,且患者痛苦较小。
不同人群检查注意事项:儿童进行喉镜检查时,需要家长配合安抚,尽量让儿童保持安静,以保证检查顺利进行。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检查。老年患者进行喉镜检查时,要注意其心肺功能情况,提前评估检查风险。
2.影像学检查
适用情况:一般情况下喉镜检查基本能明确咽喉息肉的情况,但对于一些特殊部位或需要了解息肉与周围组织关系较复杂的情况,可能会进行颈部X线、CT或MRI检查。例如,当怀疑息肉有恶变倾向或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时,CT或MRI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显示息肉的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五、咽喉息肉的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
适用情况:对于较小的、症状较轻的咽喉息肉,可先尝试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噤声休息,让声带得到充分的恢复时间,避免进一步损伤。同时,可以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进行雾化,减轻喉部炎症,缓解水肿,促进息肉的消退。例如,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每天1-2次,连续数天。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进行保守治疗时,要密切观察其声音变化和喉部症状的改善情况,因为儿童的喉部组织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谨慎使用药物,严格按照医嘱进行雾化等治疗。老年患者进行保守治疗时,要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如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骨质疏松等问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2.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对于较大的、保守治疗无效的咽喉息肉,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等。手术通过喉镜暴露息肉,然后用器械将息肉切除。
不同人群手术风险及注意事项:儿童进行手术时,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手术时机,尽量减少手术对儿童喉部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手术前要全面评估心肺功能、肝肾功能等,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手术后要加强护理,儿童要注意避免剧烈哭闹,老年患者要注意休息,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