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肿大通常指腭扁桃体肿大,包括感染(病毒、细菌)、免疫、反复炎症刺激等病因,有局部(肿大程度、相关症状)和全身表现,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分一般、药物、手术,儿童和成人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需依具体情况个性化处理。
一、定义与解剖基础
扁桃体包括腭扁桃体、咽扁桃体和舌扁桃体,通常所说的扁桃体肿大一般指腭扁桃体肿大。腭扁桃体是一对扁卵圆形的淋巴器官,位于口咽部,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
二、常见病因
1.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最常见的是由腺病毒、鼻病毒等引起的感染。例如腺病毒感染时,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可导致扁桃体明显肿大,同时伴有发热、咽痛等症状,相关研究表明腺病毒感染引起的扁桃体肿大在儿童群体中较为常见,约占儿童扁桃体肿大病因的一定比例。
细菌感染:主要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是急性扁桃体炎的主要致病菌。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大量繁殖,侵袭扁桃体,引发扁桃体肿大、充血,患者会出现高热、咽痛剧烈、吞咽困难等症状,临床检测中常可发现咽部细菌培养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阳性。
2.免疫因素
当机体处于过敏状态或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时,也可能导致扁桃体反应性肿大。例如过敏性体质的患者,接触过敏原后,扁桃体作为免疫器官会出现免疫反应性肿大,可能伴有咽部瘙痒、咳嗽等过敏相关症状。
3.其他因素
反复炎症刺激:如果扁桃体曾经反复发生炎症,即使感染因素已控制,扁桃体可能仍处于肿大状态,这是因为炎症反复刺激导致扁桃体淋巴组织和结缔组织增生。比如一些儿童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病史,逐渐出现扁桃体慢性肿大。
三、临床表现
1.局部表现
肿大程度:可分为Ⅰ度、Ⅱ度、Ⅲ度肿大。Ⅰ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Ⅱ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腭舌弓和腭咽弓,但未达到咽后壁中线;Ⅲ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症状:不同程度肿大可能引起不同症状,Ⅰ度肿大可能仅有咽部异物感,Ⅱ度及以上肿大可能出现呼吸不畅、睡眠时打鼾、吞咽困难等,尤其是儿童扁桃体Ⅲ度肿大可能影响呼吸,导致夜间睡眠时张口呼吸、憋醒等。
2.全身表现
若由感染引起,可能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如细菌感染导致的扁桃体炎,体温可高达39℃以上,持续发热时间因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情况而异。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视诊观察扁桃体的大小、颜色、表面有无渗出物等情况。例如观察扁桃体是否红肿、有无脓性分泌物等,以此初步判断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肿大等情况。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如果是细菌感染,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通常会升高;如果是病毒感染,白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
病原学检查:对于考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咽拭子培养,以明确是否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特定细菌感染;对于病毒感染,可通过血清学检查等方法检测相应病毒抗体。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休息: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疾病。尤其是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饮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喝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不适。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根据病情可选用青霉素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可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手术治疗
对于反复发生扁桃体炎,尤其是每年发作4-5次及以上,或扁桃体肿大严重影响呼吸、吞咽功能,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但手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例如儿童扁桃体切除术需要考虑其免疫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等因素,一般建议在6岁以后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选择。
六、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扁桃体相对较大,是免疫器官之一,在儿童时期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所以对于儿童扁桃体肿大,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如积极控制感染、加强护理等。如果需要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和收益,因为儿童术后恢复情况可能受其自身免疫功能发育等因素影响。例如儿童扁桃体术后要注意观察有无出血情况,饮食上要从冷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等。
2.成人
成人扁桃体肿大如果是感染引起,治疗相对儿童可能更侧重于抗感染治疗的规范应用。同时成人要注意自身生活方式对扁桃体的影响,如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扁桃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肿大等情况。
总之,扁桃体肿大是多种因素可引起的咽部常见问题,需要根据具体病因、病情严重程度等采取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同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