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咙发炎反复高烧常见感染(细菌如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如EB病毒、腺病毒)和非感染(过敏、环境、过度用嗓)因素致病因,通过体格、实验室、病原学检查诊断,一般治疗需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对症处理用物理降温等,儿童、老年人、孕妇有不同特殊注意事项。
一、常见原因
1.感染因素
细菌感染:
溶血性链球菌:是较为常见的引起喉咙发炎反复高烧的细菌病原体。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溶血性链球菌容易侵入咽部引发炎症。例如,在儿童群体中,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受到溶血性链球菌的侵袭,导致急性扁桃体炎,出现喉咙剧烈疼痛、反复高烧等症状。
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引起咽部的化脓性感染,导致喉咙发炎,炎症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出现反复高烧的情况。
病毒感染:
EB病毒: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除了喉咙发炎外,还会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发热可持续数周,呈现反复高烧的特点。
腺病毒:感染后可引发咽结合膜热,主要症状为发热、咽炎和结膜炎,发热多为高热,且容易反复。
2.非感染因素
过敏反应:
接触过敏原如花粉、某些食物等,可引起咽部的过敏反应,导致喉咙发炎,同时可能伴有鼻腔、眼部的过敏症状,如打喷嚏、流鼻涕、眼痒等,过敏反应若未去除过敏原且未得到有效控制,也可能出现反复高烧的情况,尤其是儿童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
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干燥、粉尘多的环境中,咽部黏膜容易受到刺激,引发炎症。例如,一些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喉咙发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炎症容易反复,进而出现反复高烧的情况。
过度用嗓,如长时间大声说话、唱歌等,也可能导致喉咙黏膜受损,引发炎症,若不注意休息和治疗,炎症反复则会出现反复高烧。
二、相关检查
1.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咽部情况,观察喉咙黏膜是否充血、肿胀,有无脓性分泌物等。例如,急性扁桃体炎时可见扁桃体红肿,表面有脓性渗出物。同时会检查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压痛等情况,淋巴结肿大常提示有炎症反应。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细菌感染时,通常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例如,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扁桃体炎,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明显增高。
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升高。如EB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常规可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C反应蛋白(CRP):
细菌感染时,CRP常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细菌感染及炎症严重程度的指标。而病毒感染时,CRP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
3.病原学检查
对于怀疑细菌感染的患者,可进行咽拭子培养,明确致病菌种类,以便针对性用药。例如,培养出溶血性链球菌则可确诊为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喉咙发炎。对于病毒感染,可通过血清学检查等方法检测相应病毒的抗体,如EB病毒抗体检测等,协助诊断病毒感染引起的喉咙发炎。
三、治疗原则(非药物干预优先)
1.一般治疗
休息:患病期间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恢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充足的休息都有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来对抗炎症。
多饮水:多喝温开水可以保持咽部黏膜湿润,减轻喉咙发炎引起的不适,同时有助于体内毒素的排出。儿童要注意少量多次饮水,防止呛咳。
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以免加重喉咙黏膜的刺激。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橙子、菠菜等,为身体提供营养支持,促进炎症的消退。
2.对症处理
物理降温:当体温未超过38.5℃时,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如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擦伤皮肤。对于高热儿童,还可以使用退热贴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若喉咙发炎导致分泌物较多,要及时清理分泌物,防止堵塞呼吸道。对于儿童,要注意及时吸痰等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喉咙发炎反复高烧时,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病情变化较快。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同时,儿童用药需谨慎,应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要按照儿科安全护理原则进行护理,如物理降温时注意方法正确,防止儿童冻伤等。
2.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喉咙发炎反复高烧时,要注意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如肺炎等。老年人用药要考虑其肝肾功能情况,一些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有影响,需谨慎选择。同时,要保证老年人的营养摄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孕妇
孕妇喉咙发炎反复高烧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要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如物理降温等。同时要密切关注胎儿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