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戒烟、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接触)、药物治疗(急性加重期用支气管舒张剂、祛痰药、抗感染药,缓解期用免疫调节剂等)、氧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长期低流量吸氧)、康复治疗(呼吸功能锻炼、营养支持),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期)注意事项,各方面综合改善患者病情与预后。
一、一般治疗
(一)戒烟
吸烟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对于所有患者都应强调戒烟。吸烟会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退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还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增加气道阻力。无论年龄大小,戒烟都能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预后,减少急性发作的频率。
(二)避免有害气体和颗粒接触
职业性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可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病情,因此应让患者尽量避免接触这些有害因素。例如在污染环境中工作的人群,需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合适的口罩等。
二、药物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治疗
1.支气管舒张剂:可缓解气流受限,常用的有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能迅速舒张支气管;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也可有效舒张支气管,改善通气功能,适用于有喘息症状的患者。
2.祛痰药:对于有咳痰且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使用祛痰药物,如盐酸氨溴索,它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3.抗感染药物:当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有细菌感染证据时,如出现脓性痰、发热等,需使用抗感染药物。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及病情严重程度,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例如存在革兰氏阳性菌感染风险时,可选用阿莫西林等;若考虑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可选用左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但需注意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应避免使用喹诺酮类药物。
(二)缓解期治疗
一般不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是增强体质,防止病情加重。对于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酌情使用免疫调节剂,如流感疫苗可降低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风险,适用于所有年龄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但对疫苗成分过敏者禁用;肺炎链球菌疫苗可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尤其适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等免疫力相对较低的人群。
三、氧疗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长期氧疗可提高生存率。一般采用低流量吸氧,氧流量1-2L/min,吸氧时间每天不少于15小时。这是因为长期低流量吸氧可以纠正低氧血症,减轻肺动脉高压,延缓右心室肥厚的进展。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肺心病出现慢性呼吸衰竭时,长期氧疗至关重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四、康复治疗
(一)呼吸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外口段阻力,防止气道过早陷闭,减少呼气时气道阻力;腹式呼吸可增强膈肌活动度,提高潮气量,减少无效腔,增加肺泡通气量。通过长期坚持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但要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例如老年患者可从短时间的锻炼开始,逐渐增加锻炼时间和强度。
(二)营养支持
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长期患病,机体消耗增加,易出现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和呼吸肌功能。因此要保证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如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对于食欲不佳的患者,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需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慢性支气管炎
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需更加谨慎。在药物选择上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例如在使用止咳祛痰药时,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同时要注意加强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湿润,避免儿童接触过敏原和刺激性物质,积极防治呼吸道感染。
(二)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要考虑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氧疗时要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防止氧中毒等不良反应。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妊娠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妊娠期女性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时,药物的使用需格外谨慎。许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在选择治疗药物时要充分评估药物对胎儿的安全性。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通过呼吸锻炼、避免接触刺激因素等缓解症状;若必须使用药物,应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