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肿瘤的检查方法包括体格检查(视诊、触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内镜检查(间接喉镜、直接喉镜、纤维或电子喉镜)和病理检查(活检、病理诊断),各检查方法有不同特点及适用情况,病理诊断是确诊金标准。
一、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观察咽部的外观,包括咽部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溃疡、新生物等情况。对于成年患者,可借助压舌板等工具充分暴露咽部进行查看;对于儿童患者,操作时需更加轻柔耐心,避免引起患儿过度紧张。通过视诊可以初步发现咽部是否存在异常的肿物等情况,但对于一些较小或位置较隐匿的肿瘤可能难以准确判断。
2.触诊
对于咽部肿瘤,触诊主要是检查肿瘤的质地、活动度等。医生会用手指触摸咽部肿物,了解其是较硬还是较软,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等。例如,对于成年患者,可轻柔地触摸咽部可疑肿物部位,判断肿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造成患儿不适和损伤。但触诊的准确性有限,尤其是对于深部的肿瘤。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咽部侧位X线片:可以了解咽部的骨质结构等情况,对于咽部肿瘤是否侵犯骨质等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例如,能观察到咽部周围的骨骼是否有破坏等改变,但对于软组织肿瘤的显示效果相对较差,一般不作为咽部肿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2.CT检查
咽部CT平扫:能够清晰地显示咽部的软组织和骨骼结构。通过CT图像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如颈部大血管、肌肉等的关系。对于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都可以进行,儿童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要做好辐射防护,一般会根据患儿的体重等情况合理调整辐射剂量。例如,能明确肿瘤是位于咽侧壁、咽后壁还是扁桃体等部位,以及是否向周围组织浸润等。
CT增强扫描:通过注射对比剂,使肿瘤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度增加,更有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以及判断肿瘤的血供情况等。对于诊断咽部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帮助,恶性肿瘤通常血供较丰富,在增强扫描时会有明显强化。
3.MRI检查
咽部MRI检查: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更高,对于咽部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多平面成像,更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的关系。例如,能准确判断肿瘤是否侵犯颅底、颈部大血管周围等情况。对于儿童患者,MRI检查没有辐射,是一种相对更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需要患儿保持安静不动,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适当使用镇静剂等,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三、内镜检查
1.间接喉镜检查
医生通过间接喉镜可以观察喉部及下咽等部位的情况,对于咽部肿瘤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成年患者一般可以配合进行间接喉镜检查,儿童患者可能需要在较为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或者在必要时使用小儿间接喉镜等更适合儿童的检查工具。通过间接喉镜可以看到咽部是否有新生物,初步了解肿物的外观等情况,但对于深部的病变观察不够清晰。
2.直接喉镜检查
对于一些间接喉镜检查不满意的情况,可以进行直接喉镜检查。直接喉镜检查能更清晰地观察咽部病变,并且可以在检查过程中对可疑病变进行活检等操作。成年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可以进行,儿童患者进行直接喉镜检查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检查的顺利进行。直接喉镜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咽部组织。
3.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
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是一种可弯曲的内镜,能更细致地观察咽部的各个部位,包括较隐蔽的部位。对于咽部肿瘤的观察更为清晰,并且可以同时进行活检等操作。对于成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都可以进行,儿童患者如果能配合可以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同样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通过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可以获取病变组织的标本,为病理诊断提供依据。
四、病理检查
1.活检
钳取活检:通过内镜等工具钳取咽部肿瘤的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明确咽部肿瘤性质的重要方法。对于成年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内镜进行钳取活检;对于儿童患者,要更加谨慎操作,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损伤,钳取组织的量要适中,以确保既能明确诊断又不影响患儿的恢复。
切取活检:对于一些较大的、表面有溃疡等改变的肿瘤,可考虑切取部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但切取活检可能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操作时需要更加小心。无论是成年患者还是儿童患者,切取活检都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等。
2.病理诊断
病理医生将获取的组织标本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等特征,从而明确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具体的病理类型等。病理诊断是咽部肿瘤确诊的金标准,对于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等具有关键意义。不同类型的咽部肿瘤在病理表现上有明显差异,例如鳞状细胞癌在病理下可见异型的鳞状细胞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