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肺炎在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等方面存在差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感染两者时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前者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有特定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表现,主要对症支持治疗;后者病因多样,症状、检查等各有特点,治疗依病原体而异,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一、病因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该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普通肺炎:病因多样,可由细菌(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毒(如常见的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体引起,传播方式因病原体而异,例如细菌性肺炎部分可通过飞沫传播,但传播能力相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较弱,且不同年龄段、不同健康状况人群易患因素不同,如老年人、儿童或有基础疾病者更易因相应病原体感染引发普通肺炎。
二、临床表现方面
症状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多数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出现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患者症状相对不典型,有的可能仅表现为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或仅表现为精神差、呼吸急促等。
普通肺炎:常见症状为发热、咳嗽、咳痰,可伴有胸痛、呼吸困难等。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普通肺炎症状有一定差异,如肺炎链球菌肺炎常为高热、咳脓血痰;支原体肺炎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等。年龄对临床表现有影响,儿童普通肺炎可能呼吸频率加快更明显,而老年人肺炎可能发热不典型,症状相对隐匿。
体征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可无明显体征,病情进展后可出现肺部实变体征,如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等。
普通肺炎:肺部体征因病原体和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异,细菌性肺炎可能在相应肺部区域听到湿啰音等,支原体肺炎肺部体征可能相对较轻,与影像学表现不一定完全一致。
三、影像学表现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早期胸部影像学可见多发小斑片影及间质改变,以肺外带明显,进而发展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胸腔积液少见。不同病程的影像学表现有动态变化特点。
普通肺炎:细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影像学上可表现为肺部某一肺叶或肺段的炎性浸润影;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肺炎影像学改变多样,如流感病毒肺炎可出现双肺片状影等;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多表现为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
四、实验室检查方面
血常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多数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降低等。
普通肺炎:细菌感染引起的普通肺炎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有核左移现象;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肺炎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计数可能正常或减少;支原体肺炎白细胞计数通常正常或轻度增高。
病原学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呼吸道标本等中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可为阳性,病毒基因测序等可明确病毒类型等。
普通肺炎:细菌感染引起的普通肺炎可通过痰培养、血培养等找到相应的致病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肺炎可通过病毒核酸检测等发现相应病毒;支原体肺炎可通过支原体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查(如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等)辅助诊断。
五、治疗方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目前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同时针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相应治疗,如氧疗、呼吸支持、抗病毒药物(如特定的抗新冠病毒药物在符合指征时使用)等,强调早期识别重症高危人群,及时干预。
普通肺炎:根据不同病原体采取相应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普通肺炎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肺炎以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支原体肺炎主要使用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治疗。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在临床表现上可能更不典型,需要密切观察呼吸、精神等情况,儿童普通肺炎在治疗时要谨慎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剂型等,而儿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同样要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给予恰当的支持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普通肺炎都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无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还是普通肺炎,在诊断时要全面评估,治疗时要考虑到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等多器官功能情况,选择相对安全、合适的治疗方案,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孕妇:孕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或患普通肺炎都需要特别关注,治疗时要权衡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治疗措施,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