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需进行健康评估与咨询、调整生活方式,孕期要定期产检、避免高危因素、调适心理,有既往习惯性流产史和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有相应注意事项,以保障母婴安全。
一、孕前保健
1.健康评估与咨询
备孕夫妇应进行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夫妇双方的遗传咨询、感染性疾病筛查等。例如,女方需检查是否患有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这些感染可能导致习惯性流产。通过遗传咨询可以了解是否存在染色体异常等遗传因素相关问题,如夫妇一方或双方存在染色体平衡易位等情况,会增加习惯性流产风险。
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需将基础疾病控制在合适状态后再备孕。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6.5%以下等,以减少对妊娠的不良影响;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等,保障孕期母婴安全。
2.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方面:均衡饮食,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富含叶酸的橙子、菠菜等)、优质蛋白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叶酸对于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等有重要作用,备孕期间女性应每天补充0.4-0.8mg叶酸。
作息方面: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和免疫系统功能,熬夜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激素平衡,增加流产风险。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避免不良嗜好:戒烟戒酒,吸烟会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子宫胎盘血流,增加流产风险;酒精会对胚胎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等。男性吸烟饮酒也会影响精子质量,从而影响妊娠结局。
二、孕期管理
1.定期产检
孕期需按照规定定期进行产检,及时监测孕妇和胎儿的情况。产检项目包括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胎盘位置等情况)、血常规、尿常规、唐氏筛查或无创DNA检测(筛查染色体异常)、糖耐量试验(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等。例如,超声检查在不同孕周有不同的监测重点,孕早期可确定孕囊位置、是否为宫内妊娠等,孕中期可排查胎儿结构畸形等。
对于有习惯性流产病史的孕妇,可能需要更密切的产检,如增加超声检查的频率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避免高危因素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孕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如快跑、跳跃等,以及重体力劳动,防止因腹部受到撞击或过度劳累导致流产。例如,怀孕中期后应避免长时间弯腰、提重物等动作,可选择适当的轻度活动,如散步等。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感染源。孕期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可能引发流产。如流感季节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注意手卫生等。如果发生感染,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避免自行用药。
控制基础疾病:如果孕妇合并有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基础疾病,需严格按照医生要求进行治疗和监测。例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孕妇需规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并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将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正常范围,以保障胎儿正常发育;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孕妇,需在风湿免疫科和产科医生共同管理下进行孕期管理,监测病情活动情况及胎儿情况。
三、心理调适
1.关注孕妇心理状态
习惯性流产可能给孕妇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如焦虑、抑郁等情绪。家人应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孕妇表达内心的感受。例如,家人可以多陪伴孕妇,倾听其倾诉,让孕妇感受到关爱和理解。
孕妇自身也应学会调整心态,可通过适当的心理调适方法,如冥想、瑜伽等缓解压力。冥想可以帮助孕妇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情绪;瑜伽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孕妇保持身体柔韧性和心理平静,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对于心理压力较大的孕妇,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有既往习惯性流产史的人群
这类人群再次妊娠时需更加谨慎,应提前到医院进行全面的孕前评估,包括夫妻双方的染色体检查、免疫相关检查等。免疫相关检查可能包括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等检测,若存在异常免疫因素,可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免疫调节治疗后再备孕。例如,抗磷脂抗体阳性的孕妇可能需要使用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胎盘血液循环,降低流产风险。
在孕期要严格按照医生制定的产检计划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医处理。
2.高龄孕妇
随着年龄增加,卵子质量下降,染色体异常风险升高,习惯性流产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高龄孕妇在孕前应进行更全面的健康评估,包括遗传咨询、生殖系统检查等。孕期需更密切监测胎儿染色体情况,可考虑进行羊水穿刺等产前诊断检查。同时,高龄孕妇孕期发生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需加强对这些并发症的监测和管理,如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以保障母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