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茎炎是阴茎部位因感染、外伤、刺激等引起的炎症,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感染,非感染性有外伤性和刺激性。临床表现有局部红肿、分泌物、溃疡及全身发热等。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和针对病因治疗,预防要保持局部清洁、避免刺激、安全性行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一、定义
阴茎炎是指阴茎部位发生的炎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外伤、刺激等。
二、分类及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阴茎炎
1.细菌性感染
常见病原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多因不注意阴茎局部卫生,细菌滋生繁殖引发炎症。例如,男性若长时间不清洗阴茎,包皮垢堆积,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容易导致细菌性阴茎炎。在儿童中,若存在包茎情况,也易因尿液残留等引发细菌感染导致阴茎炎。
性传播感染相关细菌,如淋病奈瑟菌,多通过不洁性行为传播,引起阴茎的炎症反应,表现为阴茎局部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等。
2.真菌性感染
常见病原体为白色念珠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发生真菌性阴茎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人群,会破坏体内正常菌群平衡,也易诱发真菌性阴茎炎。此外,不注意阴茎局部清洁,处于潮湿环境等也可能增加真菌性阴茎炎的发生风险。
3.病毒性感染
如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感染后阴茎部位可出现水疱、溃疡等病变,伴有疼痛等症状。
(二)非感染性阴茎炎
1.外伤性阴茎炎
多因阴茎受到外力撞击、摩擦等导致。例如,性生活时过于剧烈、外伤磕碰等情况,可引起阴茎局部组织损伤,进而引发炎症反应,出现红肿、疼痛等表现。在儿童中,若有不当的玩耍导致阴茎外伤,也可能引发此类炎症。
2.刺激性阴茎炎
局部使用刺激性的肥皂、清洁剂、避孕套等。某些人对特定的避孕套材质过敏,使用后可引起阴茎局部的过敏反应,表现为阴茎瘙痒、红肿等炎症表现;穿着过紧的内裤,长时间摩擦阴茎,也可导致阴茎炎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阴茎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红肿的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轻者可能仅为局部轻微发红,重者可出现明显的肿胀。疼痛的性质可为刺痛、胀痛等。
可伴有分泌物,感染性阴茎炎多有脓性、血性或浆液性分泌物。例如,细菌性感染时分泌物多为脓性,真菌性感染时可能有白色豆腐渣样分泌物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阴茎皮肤的溃疡、糜烂等表现,如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阴茎炎可出现水疱破溃后的溃疡。
2.全身症状
病情较重时可能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体温可升高至38℃以上。儿童由于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发生感染性阴茎炎时更易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全身状况。
四、诊断
1.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发病情况,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有无外伤史、不洁性行为史、局部用药史等。对于儿童患者,要询问家长关于阴茎局部的清洁情况、是否有外伤等情况。
2.体格检查
检查阴茎局部的外观,观察红肿、分泌物、溃疡等情况。对于怀疑感染性阴茎炎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分泌物涂片检查、培养等,以明确病原体。例如,进行细菌涂片革兰染色可初步判断是否为细菌性感染及大致的细菌类型;真菌涂片镜检可发现菌丝或孢子等。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感染性阴茎炎患者血常规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等炎症指标异常。对于怀疑性传播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相关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查或核酸检测等。
五、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保持阴茎局部清洁卫生,定期清洗阴茎,尤其是包皮过长或包茎的患者,要及时清洗包皮垢。避免刺激阴茎,如避免搔抓、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等。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协助做好阴茎局部的清洁护理,选择宽松舒适的内裤,减少摩擦。
2.针对病因治疗
感染性阴茎炎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细菌性感染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类抗生素等;真菌性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药物,如酮康唑等;病毒性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非感染性阴茎炎则根据具体病因进行处理,如外伤性阴茎炎需根据损伤程度进行相应处理,刺激性阴茎炎需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等。
六、预防措施
1.保持局部清洁
成人要养成每天清洗阴茎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包皮过长或包茎者,要将包皮上翻清洗,清除包皮垢。儿童家长要帮助儿童做好阴茎局部的清洁,保持干燥。
2.避免刺激
选择合适的内裤,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裤,减少阴茎局部的摩擦。使用安全、无刺激性的清洁剂和避孕套等用品。
3.安全性行为
对于有性生活的人群,要注意安全性行为,避免不洁性行为,减少性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降低相关原因引起的阴茎炎发生几率。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如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真菌性阴茎炎等的发生风险;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人群要密切关注阴茎局部情况,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