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表现为咳嗽、咳痰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和抗感染治疗,预后因情况而异;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因有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表现为咽痛等,诊断靠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一般、对症和抗感染治疗,反复发作可引发并发症。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支气管是连接气管与肺的管道,炎症主要累及支气管部位。
扁桃体炎:是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腭扁桃体位于口咽部,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
二、病因
支气管炎:
感染因素: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感染是常见病因。例如,在儿童中,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易引发支气管炎。
非感染因素:长期吸烟、空气污染、寒冷空气刺激等也可导致支气管炎。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支气管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更容易发生支气管炎。
扁桃体炎:
感染因素:主要致病菌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也可引起。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劳累、受凉后,隐藏在扁桃体隐窝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引发炎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患扁桃体炎。
非感染因素:较少见,如邻近器官的急性炎症蔓延至扁桃体等情况。
三、临床表现
支气管炎:
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干咳,随后可出现咳痰,痰液可为白色黏液痰或脓性痰。部分患者可伴有喘息、气促等症状。在年龄较小的儿童中,可能表现为呼吸急促、拒食等。例如,急性支气管炎起病较急,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随后出现咳嗽等支气管炎表现;慢性支气管炎则多有长期反复咳嗽、咳痰病史。
体征:早期可无明显体征,病情较重时可闻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散在干、湿啰音,喘息型支气管炎可闻及哮鸣音。
扁桃体炎:
症状:急性扁桃体炎起病急,主要症状为咽痛,吞咽时疼痛加重,可放射至耳部。患者可伴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儿童可能因高热出现抽搐、呕吐等。慢性扁桃体炎则表现为咽部不适、异物感、刺激性咳嗽等,常有反复急性发作史。
体征:可见扁桃体充血、肿大,表面可有脓性分泌物,下颌淋巴结可肿大、压痛。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扁桃体表面的脓性分泌物可连成膜状,但不超出扁桃体范围。
四、诊断方法
支气管炎: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听诊双肺了解呼吸音情况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检查,急性期可无明显异常,慢性期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等。例如,对于怀疑有细菌感染且病情较重的患者,胸部X线有助于排除其他肺部疾病。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痰涂片和痰培养可明确病原体。
扁桃体炎:
体格检查:检查扁桃体的大小、颜色、有无分泌物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咽拭子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五、治疗原则
支气管炎: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避免劳累和吸入刺激性气体等。对于儿童,要保证充足的液体摄入,以防止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对症治疗:咳嗽无痰或痰少者可用右美沙芬等镇咳;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者可用氨溴索等祛痰。喘息者可用支气管舒张剂,如沙丁胺醇等。
抗感染治疗:病毒感染一般无需抗病毒药物治疗,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选用抗生素时需更加谨慎,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病原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扁桃体炎:
一般治疗:注意休息,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儿童患者要注意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等。
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给予退热治疗,如物理降温或使用退热药物。
抗感染治疗:首选青霉素类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如果治疗2-3天后病情无好转,需分析原因,改用其他种类抗生素,或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多次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特别是已有并发症者,应在急性炎症消退后行扁桃体切除术。儿童患者行扁桃体切除术时需谨慎考虑,因为扁桃体对儿童免疫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六、预后情况
支气管炎:大多数急性支气管炎患者预后良好,经积极治疗后可痊愈。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有基础疾病者预后相对较差。慢性支气管炎易反复发作,可逐渐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严重影响肺功能,对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例如,长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能出现活动后气短等症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扁桃体炎:急性扁桃体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慢性扁桃体炎若能积极治疗原发病,也可改善症状。但如果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可能引发风湿热、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对于儿童患者,若扁桃体炎引发并发症,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