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病毒分为1型和2型,传播途径不同,感染表现各异,诊断有病毒学和血清学检查方法,治疗以抗病毒为主,预防需注意个人卫生和特定人群防护。
一、单纯疱疹病毒的定义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HSV)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可分为1型(HSV-1)和2型(HSV-2)两个血清型。HSV具有包膜,核心为双股线性DNA。
二、传播途径
1.HSV-1的主要传播途径
经密切接触传播,尤其是口-口传播。例如,与患有口唇疱疹患者接吻、共用餐具等,可导致HSV-1的传播。儿童在集体生活环境中,如幼儿园,容易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或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而感染HSV-1。对于婴幼儿,若母亲患有口唇疱疹,在喂养过程中也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婴儿。
还可通过飞沫传播,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
2.HSV-2的主要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这是其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在性活跃人群中,若一方感染HSV-2,通过无保护的性行为很容易将病毒传播给另一方。
也可在分娩过程中,由患有生殖器疱疹的母亲传染给新生儿。新生儿感染HSV-2后,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对新生儿健康危害极大。
三、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1.HSV-1感染的临床表现
口唇疱疹:最常见的表现是口唇周围出现群集性小水疱,水疱可逐渐破溃、糜烂,然后结痂愈合。一般病程在1-2周左右。在儿童中,若感染HSV-1,口唇疱疹较为常见,可能影响儿童的进食,尤其是在水疱破溃疼痛明显时。
疱疹性龈口炎:多见于6个月-5岁的儿童,表现为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患儿会出现拒食、流涎等症状。
其他部位感染:HSV-1还可引起眼部感染,如疱疹性角膜炎,严重时可导致角膜溃疡、瘢痕形成,影响视力。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HSV-1感染可能更为严重,可出现播散性感染,累及多个脏器。
2.HSV-2感染的临床表现
生殖器疱疹: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溃疡,伴有疼痛、瘙痒等症状。男性多见于龟头、冠状沟、阴茎等部位;女性多见于大小阴唇、阴蒂、宫颈等部位。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症状相对较重,病程较长,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新生儿感染:新生儿经产道感染HSV-2后,可出现皮肤、黏膜、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受累。皮肤可出现疱疹,口腔、咽喉部出现溃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表现为嗜睡、抽搐、昏迷等,病死率较高,且存活者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四、诊断方法
1.病毒学检查
病毒培养:从病变部位采集水疱液、溃疡面渗出物等标本进行病毒培养,是诊断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金标准之一。将标本接种到适宜的细胞培养基中,观察细胞病变效应来判断是否有单纯疱疹病毒生长。但病毒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技术条件。
核酸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核酸检测技术,检测标本中的单纯疱疹病毒核酸。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可用于早期诊断,尤其是在病变早期病毒载量较低时,核酸检测更具优势。例如,对生殖器疱疹患者的病变部位标本进行HSV-2核酸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
2.血清学检查
通过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来辅助诊断。例如,检测抗HSV-1或抗HSV-2的IgG和IgM抗体。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感染,IgG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感染或现症感染。但血清学检查需要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因为可能存在既往感染后抗体长期存在的情况。
五、治疗原则
目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治疗。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DNA的合成,从而减轻症状、缩短病程。例如,对于口唇疱疹患者,可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对于严重的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或播散性感染等情况,可采用静脉输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新生儿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治疗更为积极和复杂,需要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进行抗病毒等综合治疗。
六、预防措施
1.个人卫生方面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口、鼻等部位之前和之后。对于患有口唇疱疹的患者,要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如接吻、共用餐具等,防止病毒传播。
注意性生活卫生,使用安全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HSV-2通过性接触传播的风险。
2.特定人群防护
对于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若在孕期发现有HSV-2感染,尤其是在分娩前有活动性生殖器疱疹发作的孕妇,可考虑剖宫产,以降低新生儿感染HSV-2的风险。
对于新生儿,要做好防护,避免接触患有疱疹的人群。若母亲患有口唇疱疹或生殖器疱疹,在护理新生儿时要注意洗手、避免亲吻新生儿等。
对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等,要加强防护,尽量避免接触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同时要定期进行健康监测,一旦出现感染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