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疫苗可预防流感,分三价和四价,接种能降患流感及重症风险,适宜人群广,有禁忌证和注意事项,不同人群接种有特殊考虑,如儿童首次接种剂次不同,老年人接种需评估状况,孕妇接种要正规专业。
一、流感疫苗的定义
流感疫苗是用于预防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二、流感疫苗的种类
1.三价流感疫苗
包含甲型H1N1、甲型H3N2和乙型Victoria系三种流感病毒亚型成分,可预防这三种亚型引起的流感。
2.四价流感疫苗
在三价流感疫苗的基础上,增加了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亚型成分,能预防的流感病毒种类更多。
三、接种流感疫苗的益处
1.降低患流感风险
大量研究表明,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使接种者患流感的风险降低约40%-60%。例如,一项针对不同人群的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流感流行季节,接种三价或四价流感疫苗的人群中,发生流感感染的比例明显低于未接种人群。
对于儿童群体,接种流感疫苗后,患流感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也显著降低。研究发现,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因流感导致肺炎、中耳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接种儿童。
2.减少流感相关重症发生
流感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大大减少流感相关重症的发生。在老年人中,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导致住院、重症监护病房入住以及死亡的风险均显著降低。有研究数据显示,65岁以上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因流感相关疾病住院的风险降低约50%-70%。
四、适宜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1.一般人群
6月龄-5岁儿童: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下降,患流感后发生重症的风险较高,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慢性病患者:如心血管疾病(单纯高血压除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病、神经系统疾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患者,患流感后出现重症的风险增加,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因素,容易接触流感患者,是流感的高风险暴露人群,应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孕妇:孕妇在孕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而且孕期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以保护孕妇自身,还可以在孕期为胎儿提供一定的保护,降低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患流感的风险。
2.特殊生活方式人群
经常接触人群的服务行业人员,如公交、地铁、出租车司机等,因频繁与不同人群接触,感染流感病毒的机会较多,建议接种流感疫苗。
五、接种流感疫苗的禁忌证
1.明确过敏史
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例如对鸡蛋过敏(严重过敏者不能接种,轻度鸡蛋过敏者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接种)、对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物质过敏者,不能接种流感疫苗。
2.急性疾病期
处于急性发热疾病期的人群,应暂缓接种流感疫苗,待体温恢复正常后再考虑接种。例如,因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体温高于37.5℃时,不建议立即接种流感疫苗。
3.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
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处于急性加重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出现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时,不宜接种流感疫苗,需等病情稳定后再评估是否可以接种。
六、接种流感疫苗的注意事项
1.接种时间
流感疫苗的接种时间通常为流感流行季节前。在我国,一般建议9-11月接种流感疫苗,但对于某些高风险人群,即使在流感流行季节中也可以接种,仍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例如,在流感流行早期接种,仍可降低后续感染流感的风险。
2.接种部位与方法
一般来说,6月龄-35月龄儿童通常选择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3岁以上人群可选择上臂三角肌肌内注射或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接种时要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确保接种安全。
3.接种后观察
接种后应在接种场所观察30分钟左右,以便及时发现是否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接种部位疼痛、红肿、低热等,一般为轻度且可自行缓解;但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加快等),应立即就医。
七、不同人群接种流感疫苗的特殊考虑
1.儿童群体
6月龄-8岁儿童首次接种流感疫苗时,需要接种2剂次,间隔≥4周;8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接种1剂次。在接种过程中,要安抚儿童情绪,确保接种顺利进行。同时,要向家长详细说明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如接种部位的护理等。
2.老年人
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时,要考虑其身体状况,如是否有行动不便等情况。接种前要详细询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评估是否存在接种禁忌。接种后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反应,由于老年人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对于出现的轻微不良反应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适当的护理。
3.孕妇
孕妇接种流感疫苗时,要选择正规的接种机构,由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接种。接种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接种后要注意休息,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并且要向孕妇及其家属说明接种流感疫苗对自身和胎儿的益处,消除其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