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咽喉炎有局部症状如咽喉疼痛、咽部充血、异物感,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头痛;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和病毒学检查(咽拭子病毒培养、血清学检查);需与细菌性咽喉炎(症状、实验室检查有差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表现不同)、疱疹性咽峡炎(有特殊疱疹表现)鉴别。
一、症状表现
1.局部症状
咽喉疼痛:患者通常会感到咽喉部位明显疼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较轻,也可能较为剧烈,尤其是在吞咽时疼痛可能会加重。儿童可能表现出拒食、哭闹等情况,这与儿童咽喉部位神经敏感且吞咽功能相对较弱有关,疼痛会影响其正常的吞咽动作。
咽部充血:通过间接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可发现咽部黏膜呈现弥漫性充血状态,这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咽部的炎症反应,导致血管扩张充血。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咽部充血的表现可能在程度上略有差异,但本质都是炎症导致的血管变化。
咽部异物感:患者会感觉咽部有异物存在,总是想要清喉,但又难以咳出或咽下。这种异物感在成年人中可能会因生活方式不同而有所体现,比如长期用嗓过度的人群可能更容易出现这种异物感加重的情况;对于儿童,可能会表现为频繁吞咽动作等。
2.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病毒性咽喉炎患者会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低热(37.3-38℃)、中度发热(38.1-39℃)甚至高热(39℃以上)。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对病毒感染的反应可能更为明显,更容易出现高热情况,而且儿童高热时可能会伴随惊厥等并发症风险,需要特别关注。成年人发热时,若体温不是过高,可先尝试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但如果体温持续升高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也需要及时就医。
乏力:患者会感到全身疲倦、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受乏力影响有所不同,比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可能会因为乏力而明显影响日常劳作;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表现为活动减少、嗜睡等情况,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导致身体能量代谢紊乱以及全身炎症反应影响了机体的正常功能。
头痛: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成年人如果本身有偏头痛病史,在感染病毒性咽喉炎时可能会诱发偏头痛发作;儿童头痛时可能表述不清,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等伴随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一般情况下,病毒性咽喉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这是因为病毒感染时,机体的免疫反应主要以淋巴细胞参与为主,而白细胞总数变化相对不明显。对于儿童来说,正常白细胞计数范围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儿童白细胞计数在不同年龄段有其正常区间,需要结合年龄来判断是否正常。如果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可能提示合并有细菌感染等其他情况。
淋巴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会升高。这是机体针对病毒感染的免疫应答表现,淋巴细胞是参与病毒免疫的重要细胞成分。在儿童中,淋巴细胞比例本身相对较高,所以在判断病毒性咽喉炎时,需要综合年龄等因素来分析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情况。
2.病毒学检查
咽拭子病毒培养:通过采集咽部的分泌物进行病毒培养,可以明确是否为病毒性感染以及具体的病毒类型。但病毒培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而且操作相对复杂。对于儿童进行咽拭子采集时,需要更加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过度不适。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病毒抗体,如在发病初期和恢复期采取双份血清,若抗体滴度呈4倍及以上升高,则具有诊断价值。不同病毒感染对应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有不同的临床意义,比如腺病毒感染可通过检测相应的腺病毒抗体来辅助诊断。
三、鉴别诊断
1.细菌性咽喉炎
症状差异:细菌性咽喉炎患者除了有咽喉疼痛、充血等表现外,全身症状可能更重,如高热持续时间较长,还可能出现化脓性病灶,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而病毒性咽喉炎全身症状相对较轻,一般没有明显的咽部化脓表现。在年龄方面,儿童细菌性咽喉炎可能更容易出现高热、惊厥等情况,与病毒性咽喉炎有所不同。
实验室检查差异:细菌性咽喉炎患者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会明显升高,而病毒性咽喉炎上述指标一般无此变化。通过咽拭子培养可以明确是否为细菌感染以及具体的细菌种类,这有助于与病毒性咽喉炎鉴别。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症状特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会有咽喉部炎症表现,但还伴有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表现,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而病毒性咽喉炎主要以咽部症状和相对较轻的全身症状为主,一般没有明显的淋巴结、肝脾肿大等表现。在儿童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可能需要与一些常见的病毒性咽喉炎相鉴别,通过详细的症状询问和全面的检查来区分。
3.疱疹性咽峡炎
特殊表现: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的特殊类型病毒性咽喉炎,其特征性表现是咽部可见散在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多见于儿童。而一般的病毒性咽喉炎咽部表现没有这种典型的疱疹样改变。对于儿童疱疹性咽峡炎,需要注意隔离治疗,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关注患儿的口腔卫生和饮食情况,因为疱疹可能会引起吞咽疼痛导致患儿进食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