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有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之分,发病与遗传、炎症刺激、生活方式等因素相关,有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可通过直肠指检、结肠镜检查、钡剂灌肠检查诊断,治疗有内镜下治疗和手术治疗,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定期体检预防。
一、直肠息肉的定义
直肠息肉是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它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从病理性质上看,可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如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倾向;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一般癌变风险较低。
二、直肠息肉的发病原因
(一)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综合征可能增加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患者肠道内会布满腺瘤性息肉,如果不及时治疗,几乎都会发生癌变。
(二)炎症刺激
长期的直肠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由于炎症反复刺激直肠黏膜,可导致黏膜过度增生形成息肉。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黏膜上皮在修复过程中容易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三)生活方式因素
1.饮食:长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的人群,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相对较高。高脂肪饮食会影响肠道代谢,低纤维饮食会使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对肠黏膜的刺激增加,容易引发息肉。例如一些长期喜欢吃油炸食品、精细加工食品,而蔬菜、水果摄入较少的人群。
2.吸烟与饮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也可能与直肠息肉的发生有关。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影响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饮酒可能刺激肠道黏膜,导致黏膜损伤和异常增生。
三、直肠息肉的临床表现
(一)一般症状
1.便血:是直肠息肉较常见的症状。息肉表面的黏膜容易因粪便摩擦等原因出血,表现为大便带血,血色鲜红,一般量不多,常附着在大便表面。如果是较大的息肉,也可能出现较多量的便血。例如一个直径较大的腺瘤性息肉,可能会引起较明显的便血。
2.排便习惯改变:部分患者可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的情况。这是因为息肉刺激肠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比如炎性息肉患者可能因炎症刺激肠道,出现排便次数增加,而腺瘤性息肉较大时可能引起肠道狭窄,导致便秘。
(二)不同类型息肉的特殊表现
1.腺瘤性息肉:随着息肉增大,可能会有脱垂的表现,尤其是蒂较长的腺瘤性息肉,在排便时可能会脱出肛门外,便后可自行回纳。如果息肉发生癌变,还可能出现腹痛、消瘦等全身症状,但这一般是息肉较大且恶变后的表现。
2.炎性息肉:多与肠道炎症相关,除了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外,可能会伴有肠道炎症的其他表现,如腹痛、黏液便等,腹痛一般为隐痛,部位多在下腹。
四、直肠息肉的诊断方法
(一)直肠指检
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手指触摸直肠,可以发现距肛门较近的息肉。例如较大的息肉,手指可以触及到质软或质硬的隆起性病变。但直肠指检对于距离肛门较远的息肉不易发现。
(二)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直肠息肉最主要的方法。通过结肠镜可以直接观察直肠黏膜的情况,清晰地看到息肉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并可以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明确息肉的性质,是肿瘤性还是非肿瘤性息肉,以及肿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等。例如可以发现直径很小的息肉,并进行精准的诊断和评估。
(三)钡剂灌肠检查
可以显示肠道的轮廓,对于较大的息肉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能发现肠道内的充盈缺损等表现,但相对于结肠镜检查,其准确性稍差,且不能进行病理活检。
五、直肠息肉的治疗
(一)内镜下治疗
1.高频电切术:对于较小的有蒂息肉,可通过结肠镜使用高频电刀将息肉切除。这种方法创伤小,恢复快。例如直径小于2厘米的有蒂腺瘤性息肉,可采用高频电切术。
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适用于无蒂或广基的较小息肉。通过注射生理盐水等使病变黏膜隆起,然后用圈套器等将息肉切除。
3.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较大的无蒂息肉,尤其是怀疑有癌变倾向但局限于黏膜层的息肉,可采用ESD将病变黏膜完整剥离,这种方法可以更彻底地切除病变,同时能进行更准确的病理分期。
(二)手术治疗
对于较大的、基底较宽或内镜下切除困难的息肉,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包括经肛门息肉切除术、腹腔镜下直肠部分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息肉的位置、大小、病理性质等因素来选择。
六、直肠息肉的预防
(一)调整生活方式
1.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摄入,减少高脂肪、高盐、辛辣食物的摄入。例如每天保证摄入300-500克蔬菜,200-300克水果,有助于维持肠道正常功能,降低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2.运动:适当增加运动量,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息肉的发生风险。
(二)定期体检
尤其是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人群,以及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一般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缩短检查间隔时间。例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族史的人,可能需要每年进行结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息肉并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