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扁桃体炎患者需进行一般处理、体温监测与退热、针对扁桃体炎处理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处理包括休息隔离与饮食调整;体温监测要频繁,38.5℃以下物理降温,超此可结合情况处理;判断扁桃体炎病因,局部用生理盐水漱口等护理;儿童、老年、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忌用不当退热药物等,老年要考虑基础病,孕妇用药谨慎。
一、一般处理
1.休息与隔离
患者应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由于扁桃体炎可能具有传染性,如链球菌性扁桃体炎,需适当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营造舒适的休息环境,保证其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
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更难以配合休息,家长需耐心引导,比如通过讲有趣的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让儿童安静休息。
2.饮食调整
给予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饮食,如稀粥、面条、新鲜果蔬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咽部不适。对于幼儿患者,要注意食物的质地,选择软烂的食物,方便吞咽。例如,可以将水果制成泥状,将蔬菜煮得软烂后给幼儿食用。同时,要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多喝温开水,有助于缓解咽部干燥,促进新陈代谢。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饮食需求有所不同,婴儿主要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添加辅食;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则可以逐渐过渡到正常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向正常饮食的转变。
二、体温监测与退热措施
1.体温监测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可每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变化可能较为迅速,更需频繁监测。可以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直肠温度测量适用于婴幼儿)。通过监测体温,能够及时了解发热的程度和变化趋势,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比如,当发现体温持续上升时,需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2.物理降温
当体温处于38.5℃以下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对于儿童患者,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擦浴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部位擦拭3-5分钟即可。另外,也可以使用退热贴,将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帮助散热。对于婴儿患者,温水擦浴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需要注意的是,物理降温适用于大多数患者,但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合理操作。例如,对于皮肤有破损或过敏的患者,不宜采用温水擦浴。
当体温超过38.5℃时,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根据患者情况考虑进一步处理,但需遵循非药物干预优先的原则。不过要特别注意低龄儿童避免使用不恰当的退热方式。如果患者精神状态尚可,物理降温效果不佳且体温持续升高,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适合的退热措施,但要严格避免不规范的用药等情况。
三、针对扁桃体炎的处理
1.病因判断
首先需判断扁桃体炎的病因,如为病毒性扁桃体炎,通常具有自限性,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若是细菌性扁桃体炎,如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则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抗生素的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需更加谨慎评估。医生可能会通过血常规、咽拭子培养等检查来明确病因。例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往往提示细菌感染,而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提示病毒感染。
2.局部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漱口,每天多次漱口,有助于清除口腔内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减轻咽部炎症。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其进行漱口,选择适合儿童的温和的生理盐水漱口液。另外,也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含漱液,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产品。同时,要避免儿童用力咳嗽或频繁清嗓,以免加重扁桃体的损伤。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
儿童扁桃体炎患者在处理过程中需格外谨慎。由于儿童的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在退热等处理时要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药物。例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退热,因为儿童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瑞氏综合征。同时,儿童的病情变化较快,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咽部症状等情况,一旦出现病情加重,如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吞咽困难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另外,儿童的饮食护理要更加精细,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
2.老年患者
老年扁桃体炎患者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处理发热等情况时,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的情况。例如,在选择退热措施时,要避免因过度退热导致血压波动等情况。同时,老年患者的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以促进身体恢复。并且要密切监测其病情变化,因为老年患者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需及时发现异常并进行处理。
3.孕妇患者
孕妇出现扁桃体炎呼气热发烧情况时,用药需特别谨慎。很多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在处理时要权衡利弊。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的首选方法,如温水擦浴等。对于病因的判断和治疗药物的选择要非常谨慎,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孕周、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案。同时,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意休息和饮食调整,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