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等,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等有相应表现,诊断需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是异质性疾病,以慢性气道炎症等为特征,有典型症状及相应检查表现,诊断要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分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不同人群治疗预防需综合考虑。
一、定义与发病机制
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发病机制主要与长期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等因素有关,是一种气道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气道存在持续的炎症状态,导致气道黏液分泌增多、气道狭窄等。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包含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呼吸道症状病史,如喘息、气短、胸闷和咳嗽,同时具有可变性呼气气流受限。其发病机制主要与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炎症有关,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机体接触过敏原等刺激因素后,引发气道的免疫-炎症反应,导致气道高反应性,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二、临床表现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一般晨间咳嗽明显,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早期多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
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可伴有气促、胸闷或咳嗽。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发作时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非发作期可无明显体征。不同年龄、不同生活环境下的患者临床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哮喘可能以反复咳嗽为主要表现,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老年人哮喘可能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
三、实验室检查与辅助检查
慢性支气管炎:
血常规:急性发作期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痰液检查:可培养出致病菌,涂片可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及已破坏的杯状细胞。
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无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有小气道阻塞,表现为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在75%和50%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闭合气量增加。
哮喘:
血常规:发作时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并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肺功能检查:发作期表现为流速-容量曲线减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一秒率(FEV/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呼出50%与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量(MEF50、MEF75)以及呼气峰值流量(PEF)均减少。缓解期上述通气功能指标可逐渐恢复。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增加≥12%,且FEV增加绝对值≥200ml)有助于诊断哮喘。
胸部X线检查: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哮喘发作时胸部X线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呈过度通气状态;缓解期多无明显异常。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可作出诊断。
哮喘: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若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同时排除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可作出临床诊断。此外,肺功能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有助于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鉴别,COPD多有长期吸烟等危险因素,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而哮喘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还需与支气管扩张相鉴别,支气管扩张常有反复咳脓痰、咯血病史,肺部可闻及固定部位的湿啰音,胸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与心源性哮喘相鉴别,心源性哮喘常见于左心衰竭,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心脏病史,咳粉红色泡沫痰,心脏增大,可闻及奔马律等。
五、治疗原则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镇咳、祛痰,可选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等;平喘,可选用氨茶碱等支气管舒张剂。
缓解期:戒烟,避免吸入有害气体和其他有害颗粒;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可应用免疫调节剂,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哮喘:
急性发作期:迅速缓解症状,如平喘、抗炎等,可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
缓解期:长期控制症状,避免触发因素,防止病情恶化,可吸入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沙美特罗)等药物进行抗炎、控制气道高反应性。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治疗和预防方面需综合考虑。例如,儿童哮喘患者需特别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根据年龄选择合适的吸入装置;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在缓解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方式;有吸烟史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必须严格戒烟,以延缓病情进展;哮喘患者若有明确过敏原,需尽量避免接触该过敏原,以减少哮喘发作的频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