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黑眼圈的检查包括全身一般状况检查,涵盖营养状况及全身系统检查;眼部局部检查,有视力、眼外观、眼肌运动检查;实验室检查,包含血常规、肝肾功能、过敏原检测;影像学检查,有眼部超声、头颅CT或MRI检查,通过这些检查来明确儿童黑眼圈的相关病因。
一、全身一般状况检查
1.营养状况
儿童的营养状况可通过观察身高、体重等指标来评估。营养不良可能导致儿童出现黑眼圈等表现。例如,长期挑食、偏食的儿童可能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进而影响身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容易出现黑眼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相应的身高体重标准曲线可进行对比。如6个月-6岁儿童,可依据WHO儿童生长标准来判断其营养状况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检查时要详细记录儿童的身高、体重数值,并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标准值进行比较,同时了解儿童的饮食情况,包括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量等。
2.全身系统检查
进行全面的身体系统检查,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某些全身性疾病可能会表现为黑眼圈,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可能存在缺氧情况,导致眼周血液循环不佳,出现黑眼圈;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可能营养吸收障碍,也可能引发黑眼圈。
检查心血管系统时,可通过听诊心前区、触摸脉搏等方式初步判断;呼吸系统检查包括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听诊肺部呼吸音等;消化系统检查则了解儿童有无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必要时可进行腹部触诊等。
二、眼部局部检查
1.视力检查
对于儿童黑眼圈,首先要检查视力。通过视力表检查儿童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不同年龄儿童的正常视力标准不同,3岁儿童正常视力约为0.5-0.6,5岁及以上儿童正常视力应达到1.0左右。如果儿童视力异常,可能会因为用眼过度等因素导致眼周血液循环改变,出现黑眼圈。
检查时要确保光线充足,让儿童正确识别视力表上的视标,对于不合作的幼儿可能需要采用卡通形象视力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
2.眼外观检查
观察眼周皮肤的颜色、有无色素沉着、皮疹等情况。检查眼睑有无肿胀、下垂,眼结膜有无充血、苍白等。例如,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可能会出现眼周皮肤的过敏反应,表现为眼周皮肤发红、瘙痒等,长期搔抓可能导致眼周皮肤色素沉着,出现类似黑眼圈的表现;眼睑肿胀可能是由于局部炎症、过敏或肾脏疾病等引起,需要进一步排查。
检查时要仔细观察眼周的每一个部位,包括上眼睑、下眼睑、眼内角、眼外角等,注意皮肤的质地、颜色变化等细节。
3.眼肌运动检查
检查眼外肌的运动功能,通过让儿童跟随手指等物体移动的方式,观察眼球的运动是否协调。眼肌运动异常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视疲劳,进而影响眼周血液循环,出现黑眼圈。例如,斜视患儿可能存在眼肌运动不协调的情况,长期视疲劳可能引发黑眼圈。
检查时要确保物体移动的速度、方向等符合标准,依次检查眼球向各个方向的运动情况,记录眼球运动是否存在障碍。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可以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贫血患儿可能会出现黑眼圈,通过血常规检查可明确是否存在贫血。例如,缺铁性贫血患儿由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机体携氧能力下降,眼周血液循环缺氧,容易出现黑眼圈。
血常规检查一般采取静脉采血或指尖采血的方式,采血后要注意按压止血。对于不同年龄的儿童,血常规的正常参考值有所差异,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来判断血常规结果是否正常。
2.肝肾功能检查
肝脏和肾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肝肾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进而导致黑眼圈等表现。例如,慢性肾炎患儿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导致水钠潴留等情况,可能伴有眼周水肿和黑眼圈;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身体的解毒、代谢等功能,也可能与黑眼圈的形成有关。
肝肾功能检查需要采集血液标本,检查前需要儿童空腹,一般要求空腹8-12小时。检查项目包括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儿童的肝肾功能状况。
3.过敏原检测
如果怀疑儿童黑眼圈与过敏因素有关,可进行过敏原检测。过敏原检测方法有多种,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例如,对尘螨、花粉等过敏的儿童,接触过敏原后可能出现眼周皮肤过敏反应,导致黑眼圈。
皮肤点刺试验一般在儿童上臂外侧进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严重过敏史的儿童要谨慎操作;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则通过采集血液来检测体内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水平。医生会根据检测结果明确儿童的过敏原,以便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
四、影像学检查
1.眼部超声检查
眼部超声检查可用于观察眼内结构,如眼球壁、晶状体、玻璃体等有无异常。对于一些眼部病变导致的黑眼圈,如眼内肿瘤等,眼部超声检查可以提供重要信息。例如,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可能通过眼部超声检查发现眼内的异常回声等表现。
眼部超声检查是无创检查,检查时儿童需要保持安静,配合医生将超声探头放置在眼部周围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儿童的眼部组织。
2.头颅CT或MRI检查
如果考虑黑眼圈与颅内病变有关,如颅内肿瘤等,可能需要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例如,某些颅内肿瘤可能影响内分泌功能或神经调节,导致眼周血液循环异常,出现黑眼圈。
头颅CT检查对于骨骼结构显示较为清晰,但对于软组织的显示不如MRI。MRI检查则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在进行检查前,需要向家长检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对于不配合的儿童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但要严格掌握镇静剂的使用适应证和禁忌证,充分考虑儿童的年龄等因素。例如,对于婴幼儿,要谨慎评估镇静剂对其神经系统发育等可能产生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