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因包括吸烟、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空气污染、感染因素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体征早期可无异常,急性发作期可闻及干、湿啰音等,诊断需符合相应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治疗分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还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各有不同的防治要点。
病因
吸烟:吸烟是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者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许多倍。烟草中的焦油、尼古丁等化学物质可损伤气道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弱、巨噬细胞吞噬功能降低,导致气道净化能力下降,还能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黏液分泌增多,增加气道阻力。
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长期接触职业粉尘(如烟雾、变应原、工业废气及室内空气污染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使气道清除功能下降,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
空气污染: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使纤毛清除功能下降,黏液分泌增多,为细菌感染奠定基础。
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病毒感染以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常见,细菌感染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这些感染可造成气管、支气管黏膜的炎症损伤,反复感染可引起支气管黏膜的慢性炎症。
其他因素:免疫功能紊乱、气道高反应性、年龄增大等机体因素和气候等环境因素均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喉头反射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退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也可使慢性支气管炎发病增加。气温下降、冷空气刺激可使呼吸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腺体分泌增加,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防御功能降低,继发感染。
临床表现
症状
咳嗽:一般晨间咳嗽为主,睡眠时有阵咳或排痰。初期咳嗽呈间歇性,早晨较重,以后早晚或整日均有咳嗽,但夜间咳嗽并不显著。少数病例咳嗽不伴咳痰。也有部分病例虽有明显气流受限但无咳嗽症状。
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和浆液泡沫性,偶可带血。清晨排痰较多,起床后或体位变动可刺激排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在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
喘息和胸闷:部分患者特别是重度患者或急性加重时出现喘息。
体征:早期可无异常体征。急性发作期可在背部或双肺底听到干、湿啰音,咳嗽后可减少或消失。如合并哮喘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并伴呼气期延长。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并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肺结核、尘肺、肺脓肿、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鼻咽炎、食管反流综合征等疾患),可作出诊断。如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但有明确的客观检查依据(如胸部X线、肺功能等)亦可诊断。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症状消失,常有家庭或个人过敏史。哮喘的气流受限多为可逆性,其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支气管扩张:有反复发作咳嗽、咳痰特点,常反复咯血。合并感染时有多量脓性痰。查体常有肺部固定性湿性啰音。部分胸部X线片显示肺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高分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
肺结核:可有午后低热、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痰检可发现结核分枝杆菌,胸部X线片检查可发现病灶。
肺癌:常有吸烟史,刺激性咳嗽,可有痰中带血,胸部X线片及CT可发现占位病变或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以至肺活检,可有助于明确诊断。
治疗与预防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情况选用抗生素。如给予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等。
镇咳祛痰:可试用复方甘草合剂,也可加用溴己新、盐酸氨溴索、桃金娘油提取物等。干咳为主者可用镇咳药物,如右美沙芬等。
平喘:有气喘者可加用解痉平喘药,如氨茶碱,或用茶碱控释剂,或长效β激动剂加糖皮质激素吸入。
缓解期治疗
戒烟:戒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措施,戒烟后可使症状减轻,肺功能改善。
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下呼吸道感染。可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但应避免劳累。
预防接种:对于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进行预防接种,减少感染的发生。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慢性支气管炎相对较少见,多由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迁延不愈发展而来。儿童患者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及刺激性物质,积极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由于儿童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在治疗用药时需特别谨慎,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或有较大副作用的药物,优先选择安全性高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方法,如通过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护理等方式减少发作。
老年人: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综合考虑,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老年人咳嗽反射较弱,排痰困难,应注意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可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此外,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更应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药需谨慎,许多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影响。应尽量通过非药物方法缓解症状,如多饮水、注意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若病情需要用药,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