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过敏是机体对正常物质的变态反应,由遗传和环境因素致病因接触过敏体质人群引发,表现为皮肤瘙痒、红斑风团等,通过问病史、过敏原检测诊断,治疗需避过敏原、用抗组胺药等,预防要避过敏原、锻炼饮食注意;湿疹由多种内外因素致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急性期有丘疱疹渗出等,亚急性期、慢性期有相应表现,依病史、皮疹等诊断,治疗分一般、外用、系统药物等,预防要保湿、穿舒适衣物、调作息。
一、定义与病因
皮肤过敏
定义:是一种机体的变态反应,是人对正常物质(过敏原)的一种不正常的反应,当过敏原接触到过敏体质的人群才会发生过敏,过敏原有花粉、粉尘、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
病因:主要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关,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过敏体质,比如父母有过敏史,子女发生皮肤过敏的风险可能增加;环境因素中接触各种过敏原是常见诱因,像接触某些植物花粉后引发皮肤过敏反应。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能发生,儿童可能因接触新的食物、玩具材质等致敏,成年人可能因接触新的化妆品、职业接触某些化学物质等致敏。
湿疹
定义: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病因:内部因素包括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精神紧张、失眠、过度疲劳、情绪变化、内分泌失调、感染、新陈代谢障碍等;外部因素如生活环境、气候变化、食物等均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外界刺激如日光、寒冷、干燥、炎热、热水烫洗以及各种动物皮毛、植物、化妆品、肥皂、人造纤维等均可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婴儿期湿疹可能与婴儿皮肤屏障功能不完善、遗传等有关,儿童及成人湿疹诱因多样。
二、临床表现
皮肤过敏
症状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红斑、风团等皮疹,风团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可自行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易复发。不同过敏原引起的过敏表现略有差异,比如接触性皮肤过敏,接触部位出现红斑、肿胀、丘疹等,脱离过敏原后经适当处理可逐渐好转。各年龄层表现类似,但儿童皮肤过敏可能因瘙痒更易搔抓,导致皮肤破损继发感染等情况。
湿疹
急性期: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部位,多对称分布。
亚急性期: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
慢性期:常由急性及亚急性期迁延而成,也可自开始即慢性化。表现为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色素沉着,外周可散在有丘疱疹。任何部位均可发生,儿童湿疹好发于面部、头部,成人可发生在身体多个部位,且不同部位湿疹表现可能因局部皮肤特点略有不同,比如手部湿疹因经常接触外界物质,易出现皲裂、肥厚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皮肤过敏
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接触过敏原的情况、既往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等。进行过敏原检测,常用的有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皮肤点刺试验是将少量高度纯化的过敏原液体滴于患者皮肤上,再用点刺针轻轻刺入皮肤表层,若患者对该过敏原过敏,则会在15分钟内出现皮肤红肿、风团等阳性反应;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是通过检测血液中特异性IgE水平来判断是否对某种过敏原过敏,不同年龄人群都可进行过敏原检测,但儿童皮肤点刺试验相对更便捷,不过要注意操作规范以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湿疹
根据病史、皮疹特点、发病部位等进行诊断。急性期皮损为多形性、对称性分布,有渗出倾向,慢性期皮损苔藓样变等特点有助于诊断。同时需要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疾病相鉴别。接触性皮炎有明确的接触史,皮疹局限于接触部位,边界清楚,去除病因后较快痊愈;神经性皮炎常有神经精神因素,皮损为多角形扁平丘疹,苔藓样变明显,无渗出倾向等,通过这些鉴别点来明确是否为湿疹,各年龄层诊断方法类似,但儿童湿疹诊断需结合家长提供的患儿皮肤表现及生活环境等情况综合判断。
四、治疗与预防
皮肤过敏
治疗:首先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关键。药物治疗方面,可使用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等,能缓解瘙痒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外用的氢化可的松乳膏等,但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禁忌和副作用。对于儿童皮肤过敏,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尽量选择温和的抗组胺药物,且外用药物要选择儿童适用的低浓度、温和的制剂。
预防:明确过敏原的人群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比如对花粉过敏的人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加强锻炼,增强机体抵抗力,不同年龄人群都可通过适当运动来增强体质,但儿童运动要注意适度,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注意饮食,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儿童饮食更要注意观察食物过敏情况,及时调整饮食结构。
湿疹
治疗:一般治疗包括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接触可疑致敏物等。外用药物根据不同时期选择,急性期无渗出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渗出多时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亚急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乳剂、糊剂;慢性期可选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尿素软膏等。系统药物治疗主要是抗组胺药物止痒,如西替利嗪等,病情严重时可使用糖皮质激素,但要谨慎使用及把握疗程。儿童湿疹治疗更要注重温和、安全,外用药物选择需考虑儿童皮肤薄嫩特点,尽量选择弱效糖皮质激素或非激素类药物,如他克莫司软膏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预防:注意皮肤保湿,使用温和的保湿剂可以维持皮肤的屏障功能,各年龄层都应重视皮肤保湿,儿童洗澡后要及时涂抹保湿霜,成人也应根据皮肤情况定期使用保湿产品;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刺激,儿童衣物选择要避免化纤材质,成人也要注意衣物材质对皮肤的影响;调整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儿童要注意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等,这些都有助于预防湿疹的发生或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