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发病部位在气管、支气管,由感染及理化因素刺激引起,症状有咳嗽、喘息等,检查包括血常规等,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治疗分发作期和缓解期,预防要戒烟等;慢性咽炎是咽黏膜等的慢性炎症,发病部位在咽部,由急性咽炎反复发作等导致,症状有咽部不适、咳嗽等,检查有咽部检查等,诊断需排除隐性病变,治疗分病因和局部治疗,预防要注意口腔卫生等,两者在定义、发病部位、症状、检查、诊断鉴别、治疗、预防等方面存在不同。
一、定义与发病部位
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发病部位在气管、支气管。多由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以及吸烟、空气污染等理化因素刺激引起。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等因长期接触刺激因素,发病风险相对较高。
慢性咽炎:是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发病部位主要在咽部。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鼻腔鼻窦病变分泌物刺激、长期张口呼吸、烟酒过度等原因导致,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生活中用嗓过度的教师等职业人群相对易患。
二、症状表现
支气管炎
咳嗽:缓慢起病,病程长,主要症状为咳嗽,起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在咳嗽基础上可有黏液性痰,急性发作期痰量增多,可有脓性痰。例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晨间咳嗽明显,夜间有阵咳或排痰。
喘息或气急:部分患者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引起喘息,可伴有气急。如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可在听到哮鸣音,呼吸时气短明显。不同年龄患者表现可能因身体机能差异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气道较狭窄,喘息症状相对更易被察觉。
慢性咽炎
咽部不适感:常有异物感、灼热感、干燥感、痒感等,患者常表述为“嗓子里有东西卡着”等感觉,由于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
咳嗽:刺激性咳嗽,清晨常出现刺激性咳嗽伴恶心,一般无痰或仅有少量黏稠痰。不同年龄患者因咽部敏感程度等差异,咳嗽表现可能有别,儿童慢性咽炎咳嗽可能因表达不清,更多表现为咽部不适时的清嗓动作等。
三、检查方法
支气管炎
血常规: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
X线检查:早期可无异常,反复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呈网状或条索状、斑点状阴影,以下肺野较明显。
肺功能检查:在缓解期可无异常,如有气流受限,可出现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FVC)下降等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肺功能检查结果解读需考虑其正常参考值因年龄等的差异,儿童有其特定的肺功能正常范围。
慢性咽炎
咽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慢性充血,血管扩张,呈暗红色,咽后壁可见散在慢性充血的淋巴滤泡,可有咽侧索肥厚。
间接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排除鼻咽部其他病变,如肿瘤等情况。对于儿童进行咽部检查时需更轻柔操作,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抗拒。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支气管炎
诊断:根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排除其他心、肺疾病(如肺结核、尘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后,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疾病鉴别。支气管哮喘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起病,以发作性喘息为特征,发作时两肺布满哮鸣音,缓解后可无症状,其气道可逆性改变较明显;支气管扩张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胸部CT可见支气管扩张改变等。
慢性咽炎
诊断:依据病史、症状及局部检查,一般可作出诊断,但需排除鼻腔、鼻窦、口腔、咽喉、食管、颈部的隐性病变,如早期食管癌,需行鼻咽镜、喉镜、胃镜等检查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慢性扁桃体炎、咽喉反流性疾病等鉴别。慢性扁桃体炎多有反复扁桃体发炎病史,检查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等;咽喉反流性疾病是由于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引起咽喉部黏膜损伤,常有反酸、烧心等消化道症状,喉镜检查可见咽喉部黏膜充血、水肿、声带水肿等表现。
五、治疗原则
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镇咳、祛痰,可用右美沙芬止咳,盐酸氨溴索祛痰;平喘,可选用氨茶碱等支气管扩张剂。不同年龄患者用药需考虑药物对其生长发育等的影响,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等发育的不适当药物。
缓解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避免接触诱发因素。
慢性咽炎
病因治疗:消除各种致病因素,如治疗鼻腔、鼻窦疾病,戒除烟酒,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
局部治疗:可用复方硼砂溶液含漱,保持口腔、咽部清洁;含服碘喉片、薄荷喉片等含片,减轻咽部不适症状;对于淋巴滤泡增生明显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等治疗方法,但儿童一般不首选有创的局部治疗方法,以避免对咽部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六、预防措施
支气管炎
戒烟:吸烟是引起支气管炎的重要危险因素,戒烟可有效降低发病风险,无论年龄大小,戒烟对预防支气管炎都至关重要,特别是中老年人群更应积极戒烟。
避免空气污染:在雾霾天气等情况下,减少外出,或佩戴合适的口罩;改善工作环境,加强通风,减少粉尘、化学物质等的接触。不同年龄人群在空气污染时需采取相应防护措施,儿童应尽量减少在污染环境中的暴露时间。
增强体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增强机体抵抗力,尤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通过体育锻炼可促进身体发育和免疫功能提高。
慢性咽炎
注意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及饭后刷牙,可有效减少口腔细菌滋生,降低咽部感染风险,各年龄人群都应重视口腔卫生维护,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
避免过度用嗓:用嗓过度的职业人群,如教师等,要注意合理用嗓,避免长时间连续讲课等,可定时饮水,保持咽部湿润。
积极治疗鼻部疾病:鼻腔有病变时,分泌物易倒流至咽部刺激咽部黏膜,引起慢性咽炎,所以有鼻炎等鼻部疾病的人群应积极治疗,不同年龄患者治疗鼻部疾病时需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儿童鼻部疾病治疗需更谨慎,避免影响鼻腔正常生理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