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先天性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先天性睾丸发育异常;后天性因素如内分泌疾病、感染因素、精索静脉曲张、输精管堵塞、不良生活方式、药物因素;还有年龄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等,这些因素通过不同途径影响精子的生成、运输等环节导致无精症。
一、先天性因素
1.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若存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异常,会影响生殖细胞的正常生成。例如克氏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核型为47,XXY,由于染色体异常,睾丸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生精功能出现障碍,导致无精症。这种情况在男性新生儿中的发生率约为1/500-1/1000,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常见染色体异常疾病。
其他如Y染色体微缺失等染色体相关异常也会干扰精子发生的相关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精子的产生。Y染色体上存在多个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区域,微缺失会使这些基因功能缺失或异常,影响生精过程。
2.先天性睾丸发育异常:
睾丸是产生精子的主要器官,先天性睾丸发育异常会直接影响精子的生成。例如睾丸发育不全,睾丸体积较小,生精功能低下甚至丧失。这可能与胚胎发育时期睾丸的分化、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有关,如胚胎期雄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干扰了睾丸的正常发育,使得睾丸无法正常产生精子。
隐睾也是常见的先天性睾丸异常情况,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在腹腔或腹股沟等部位,由于这些部位的温度高于阴囊温度,不利于精子的生成,长期隐睾的患者发生无精症的风险明显增加。据统计,隐睾患者中无精症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高很多。
二、后天性因素
1.内分泌疾病:
垂体疾病:垂体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器官,分泌多种激素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垂体肿瘤可导致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如泌乳素瘤,过高的泌乳素会抑制性腺轴的功能,使睾丸生精功能受到抑制,从而引起无精症。垂体瘤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约为1/10-1/1000,但在男性不育患者中,垂体疾病相关的比例不可忽视。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生殖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正常调节,导致生精功能障碍;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同样会影响性激素的分泌,影响精子的生成。研究表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无精症的发生率较正常人群有所升高。
2.感染因素:
附睾炎:附睾是储存和输送精子的重要器官,附睾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可导致附睾管堵塞,使精子无法正常排出,从而出现无精症。常见的病原体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感染附睾后,会引起附睾的炎症反应,导致附睾组织粘连、堵塞。据统计,附睾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发展为无精症相关情况。
前列腺炎:前列腺炎也可能影响精子的生成和运输。前列腺液是精液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列腺炎时,前列腺液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影响精子的生存环境和活力,长期的前列腺炎还可能导致输精管道的炎症性狭窄等,影响精子的排出,进而引发无精症。
腮腺炎合并睾丸炎:流行性腮腺炎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的传染病,约20%的腮腺炎患者会合并睾丸炎。睾丸炎会严重损伤睾丸的生精上皮,导致睾丸萎缩,生精功能丧失,从而引起无精症。青春期前患腮腺炎合并睾丸炎的患者,无精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3.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它会导致阴囊内温度升高,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高温环境会使睾丸局部氧自由基增多,损害生精细胞,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同时,精索静脉曲张还会导致睾丸的血液循环障碍,营养供应不足,进一步影响精子的产生。据报道,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约有39%存在无精症相关情况,且精索静脉曲张的程度越重,发生无精症的风险越高。
4.输精管堵塞: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这是一种先天性的输精管发育异常情况,由于输精管未正常发育形成,导致精子无法排出,引起无精症。这种情况多为单侧或双侧输精管缺如,常与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同时存在。
后天性输精管堵塞:如输精管结扎术后,这是一种人为的避孕措施,但也可能导致输精管堵塞,使精子无法排出体外,造成无精症。此外,泌尿生殖系统的其他手术损伤、炎症性狭窄等也可能导致输精管堵塞,影响精子的运输。
5.不良生活方式:
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吸烟会导致血管痉挛,影响睾丸的血液供应,使睾丸生精功能受到抑制。研究表明,吸烟男性的精子数量、活力等指标较不吸烟男性差,长期大量吸烟的男性发生无精症的风险增加。
酗酒:酒精会损害睾丸的生精细胞,影响精子的生成和发育。长期酗酒还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干扰性激素的正常分泌,进而影响生殖功能。有研究显示,酗酒男性的无精症发生率高于正常饮酒或不饮酒的男性。
长期高温环境: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如经常洗热水澡、久坐、长时间骑自行车等,会使阴囊温度升高,影响精子的生成。睾丸适宜的生精温度低于体温,长期高温会损害生精细胞,导致精子生成减少甚至无精。例如,长期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无精症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6.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会影响精子的生成或运输。例如一些化疗药物,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会对生殖细胞产生毒性作用,破坏生精细胞,导致无精症。还有一些激素类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也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影响精子的生成。不同的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机制不同,具体的药物需要根据其作用机制来分析对精子生成和排出的影响。
三、其他因素
1.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的生精功能会逐渐下降。一般来说,35岁以后男性的精子质量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无精症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升高。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加,睾丸的生精细胞会逐渐衰老,染色体畸变率增加等,导致精子生成障碍。
2.自身免疫因素: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导致无精症。男性自身免疫产生的抗精子抗体可以破坏精子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影响精子的生成、运输和受精能力。例如,附睾炎、睾丸炎等疾病后,机体产生的自身抗体攻击精子,导致无精症的发生。研究发现,部分无精症患者体内存在抗精子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