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是肛管或直肠下端静脉丛充血或瘀血并肿大的常见疾病,包括内痔、外痔、混合痔,以内痔以便血和脱出为主要表现,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等,混合痔具两者症状,其病因与解剖、职业、局部刺激等有关,检查有肛门视诊等,治疗分一般、药物、手术;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有肛周反复流脓等症状,多由肛周脓肿等引起,检查有肛门视诊等,治疗非手术仅暂缓解症状,手术是关键且方式依情况选,不同人群在两者发生、发展及治疗上有差异,可通过相关检查明确并采取对应措施。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会阴皮肤相通的慢性感染性通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内口多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
症状表现
痔疮:
内痔:一般无痛,以便血和脱出为主要表现,便血多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初期脱出可自行还纳,后期需用手推回甚至不能回纳。
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潮湿不洁,有时有瘙痒,如发生血栓及炎症时则有疼痛,结缔组织外痔常无症状,静脉曲张性外痔平时无特殊症状,发生肿胀时才有疼痛。
混合痔:可表现为内痔和外痔的症状同时存在,严重时呈环状脱出肛门外,称环状痔,脱出痔块被痉挛的括约肌嵌顿,以至水肿、瘀血甚至坏死,临床上称为嵌顿性痔或绞窄性痔。
肛瘘:主要症状是肛周反复流脓、肿痛、瘙痒,外口持续或间断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较大的高位肛瘘,因瘘管位于括约肌外,不受括约肌控制,常有粪便及气体排出,当外口愈合,瘘管内脓肿形成时,可感到明显疼痛,同时可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但易反复发作形成慢性炎症。
病因差异
痔疮:
解剖因素: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向上回流颇受障碍,直肠静脉及其分枝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积,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粪块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又经过黏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周围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扩张屈曲。
职业因素: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远行等,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又因运动不足,肠蠕动减少,粪便下行迟缓,或习惯性便秘,可以压迫和刺激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力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
局部刺激和饮食不节:肛门部受冷、受热、便秘、腹泻、过量饮酒和多吃辛辣食物,都可刺激肛门和直肠,使痔静脉丛充血,影响静脉血液回流,以致静脉壁抵抗力下降。
妊娠与分娩:妊娠妇女,胎儿压迫盆腔静脉,使静脉回流受阻,肛门直肠部血管扩张,同时由于体内孕激素含量上升,造成水钠潴留,血管扩张而诱发痔疮。
肛瘘:
肛周脓肿:绝大部分肛瘘是由肛周脓肿发展而来,肛周脓肿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瘢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
直肠肛门损伤: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温度计、灌肠器等,可引起直肠肛门损伤,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肛瘘。
会阴部手术: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肛瘘。
结核杆菌、放线菌感染:形成脓肿,克隆氏病等难以自愈而形成特殊性肛瘘。
检查方法
痔疮:
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在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可清楚地看到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
直肠指诊: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排除直肠癌及息肉。
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肛瘘:
肛门视诊:可见肛周皮肤有一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挤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外口的数目及与肛门的位置关系对诊断肛瘘很有帮助,如外口距肛门缘较近,瘘管多为浅部,若外口距肛门缘较远,则瘘管多为深部,若瘘管位置较低,自外口向肛门方向可触及条索样瘘管。
直肠指诊:在内口处有轻度压痛,有时可扪到硬结样内口及索样瘘管,肛瘘患者行直肠指诊时,可在齿状线附近摸到固定的小硬结,为内口所在。
探针检查:用探针从瘘管外口伸入瘘管,多数可顺利通过瘘管进入直肠内,此时可结合肛门指诊,若在直肠内扪到探针头,则可确定内口位置,探针检查时要注意避免造成假道。
影像学检查:对于复杂肛瘘,可采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能清晰显示肛瘘的瘘管走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
治疗原则
痔疮:
一般治疗:适用于绝大部分的痔疮,包括血栓性和嵌顿性痔的初期,注意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食物,增加纤维性食物,多摄入果蔬、多饮水,改变不良的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便后清洗肛门,对于脱垂型痔,注意用手轻轻托回痔块,防止再脱出。
药物治疗:局部用药治疗,已被广泛采用,药物包括栓剂、膏剂和洗剂,多数含有中药成分,口服药物治疗一般采用治疗静脉曲张的药物,如迈之灵等。
手术治疗:包括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橡皮圈套扎术、痔切除术等,适用于二、三度内痔、混合痔,以及包括外痔血栓形成或血肿在内的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肛瘘:
非手术治疗: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暂时性缓解症状,如急性感染期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但不能根治肛瘘。
手术治疗:手术的关键是尽量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防止肛门失禁,同时避免瘘的复发,手术方式有瘘管切开术、挂线疗法、肛瘘切除术等,具体手术方式根据肛瘘的类型和复杂程度来选择。
不同年龄段、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人群在痔疮和肛瘘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上可能存在差异,例如妊娠期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状态,痔疮的发生风险较高,治疗时需充分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有长期便秘病史的人群更容易患痔疮和肛瘘,在治疗后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预防复发等。总之,痔疮和肛瘘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