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包括控制感染、清除气道分泌物、缓解气流受限、外科治疗及其他治疗。控制感染时急性加重期依药敏选抗生素,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稳定期一般不常规用,特殊情况短疗程用。清除气道分泌物包括物理排痰和药物辅助,物理排痰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药物辅助依年龄、生活方式、病史选药。缓解气流受限用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外科治疗有适应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其他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营养支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心理支持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
一、控制感染
1.急性加重期:当支气管扩张出现急性加重,有痰量增多等感染表现时,需根据痰培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如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风险时,可选用抗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有科学研究表明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能有效控制感染,改善患者症状。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使用抗生素需谨慎,要根据体重等调整剂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骨骼等发育的抗生素;老年患者可能肝肾功能减退,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尽量选择肾毒性、肝毒性小的药物。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需劝导其戒烟,因为吸烟会加重呼吸道炎症,影响感染的控制,戒烟有助于改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预后。
病史因素: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病史的患者,要警惕耐药菌感染,可能需要更高级别的药敏检测来指导抗生素选择。
2.稳定期: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生素,但如果患者有慢性咳脓痰等表现,可根据情况短疗程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等,长期小剂量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增加耐药风险,需谨慎评估。
年龄因素:儿童稳定期一般不常规使用抗生素,老年稳定期患者使用抗生素更要权衡利弊,避免不必要的长期使用。
生活方式:稳定期患者也需注意避免接触污染环境等不良生活方式,减少感染机会。
病史因素:有反复感染病史的患者,在稳定期要加强监测,一旦有感染迹象及时处理。
二、清除气道分泌物
1.物理排痰:包括体位引流和胸部叩击等。体位引流是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的体位,使痰液流向大气道而排出,例如病变位于上叶尖段时,患者可取坐位,病变位于上叶后段时,患者可取仰卧位,头低脚高,病变位于下叶基底段时,患者可取俯卧位等,研究显示正确的体位引流能有效促进痰液排出。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进行体位引流时要注意力度和体位的安全性,避免因体位不适等导致意外;老年患者可能体力不支,可适当调整体位引流的方式和时间。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健康的患者更容易配合物理排痰操作,而生活方式不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健康宣教来提高依从性。
病史因素:有严重心肺疾病等病史的患者,体位引流要谨慎,避免因体位改变导致心肺功能不稳定。
2.药物辅助排痰:使用黏液溶解剂,如氨溴索等,能降低痰液黏度,使其易于咳出,氨溴索通过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有大量临床研究证实其排痰效果。
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氨溴索要根据年龄调整剂量,避免过量;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如果有吸烟等不利于排痰的因素,在使用药物排痰时要劝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
病史因素: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使用黏液溶解剂要评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三、缓解气流受限
1.支气管舒张剂:对于有气流受限且伴有喘息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如短效的沙丁胺醇气雾剂或长效的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等。β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能激动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舒张支气管,长效β受体激动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如沙美特罗替卡松能长期缓解气流受限,改善患者肺功能,相关研究表明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年龄因素:儿童使用支气管舒张剂要选择合适的剂型,如气雾剂可能儿童配合度低,可选用溶液剂等;老年患者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等,因为老年患者可能有基础心血管疾病。
生活方式:吸烟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时,戒烟仍是重要的干预措施,同时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不良生活方式。
病史因素: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使用β受体激动剂要谨慎,因为可能会诱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2.糖皮质激素:对于重度且反复加重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如FEV占预计值百分比<50%且频繁急性加重,可考虑吸入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受体激动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有研究显示长期使用能减少急性加重次数,但要注意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如口腔念珠菌感染、骨质疏松等。
年龄因素:儿童使用糖皮质激素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影响生长发育;老年患者使用要注意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的预防,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
生活方式:有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病史因素:有骨质疏松病史、糖尿病病史等的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要谨慎评估,糖尿病患者使用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
四、外科治疗
1.手术适应证:对于反复大咯血,经内科治疗无效;病变局限,经充分内科治疗仍有症状;双侧病变,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单侧肺的1/3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能切除病变组织,改善患者预后,有研究表明手术治疗能提高部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一般不考虑手术治疗,因为儿童支气管等组织发育尚未成熟,手术风险较高;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要充分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看是否能耐受手术。
生活方式:吸烟的老年患者手术前要严格戒烟,以减少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耐受性。
病史因素: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史的患者一般不适合手术治疗。
五、其他治疗
1.营养支持:支气管扩张患者由于慢性消耗等原因,常存在营养不良,需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等的补充,有研究显示良好的营养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预后。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要保证均衡的营养摄入以促进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要注意营养的易消化吸收,避免因消化功能减退导致营养不良加重。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中饮食不规律的患者要调整饮食结构,保证营养均衡。
病史因素:有糖尿病等病史的患者要注意营养摄入的热量等控制,避免影响血糖控制。
2.心理支持:支气管扩张患者长期患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支持,心理支持能帮助患者树立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有研究表明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的心理支持可能需要家长的配合,通过游戏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焦虑;老年患者可能因孤独等原因有心理问题,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多给予关心。
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积极的患者心理状态相对较好,生活方式消极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心理疏导。
病史因素: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心理支持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