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诱发因素众多,包括过敏原因素(吸入性如花粉、尘螨、真菌、宠物相关物质,食入性如牛奶、鸡蛋等食物)、呼吸道感染因素(病毒如鼻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等)、气候因素(温度变化如寒冷空气、温度骤变,湿度变化如不适宜湿度)、职业因素(工业性如二异氰酸酯等、农业性如发霉干草等)、药物因素(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可诱发运动性哮喘)、心理因素(长期不良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一、过敏原因素
(一)吸入性过敏原
1.花粉:不同季节有相应的致敏花粉,如春季的树花粉(常见的有桦树、杨树、柳树等花粉)、夏季的草花粉(狗尾草、豚草等)、秋季的蒿草花粉等。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当哮喘患者吸入后,可引发气道的过敏反应,导致气道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诱发哮喘发作。例如,有研究发现,在花粉传播季节,哮喘患者的发作频率明显升高。
2.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尘螨主要存在于灰尘、床单、被罩、沙发坐垫等地方,以人体脱落的皮屑为食。哮喘患者长期接触尘螨后,免疫系统会对尘螨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激活气道的炎症细胞,引起气道高反应性,从而诱发哮喘。在一些潮湿、温暖的环境中,尘螨更容易滋生,哮喘患者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时,哮喘发作风险增加。
3.真菌:室内外的真菌都可能成为过敏原,如青霉、曲霉、交链孢霉等。真菌孢子可在空气中飘散,哮喘患者吸入后会引起气道的免疫炎症反应。特别是在通风不良、潮湿的环境中,真菌容易大量繁殖,比如地下室、浴室等地方,如果通风不好且湿度较高,就容易滋生真菌,哮喘患者接触后易诱发哮喘。
4.宠物毛发、皮屑及唾液:猫、狗等宠物的毛发、皮屑以及唾液中含有过敏原蛋白,当哮喘患者接触这些物质后,可通过呼吸道吸入引发哮喘发作。例如,有宠物的家庭中,哮喘患者的发病情况往往相对更易受影响,尤其是儿童哮喘患者,与宠物密切接触时更易诱发哮喘。
(二)食入性过敏原
1.食物:常见的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牛奶、鸡蛋、花生、坚果、海鲜(如虾、蟹等)、小麦等。食物过敏引发哮喘的机制是食物中的过敏原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引起全身免疫反应,进而影响气道。例如,对牛奶过敏的儿童,在饮用牛奶后可能出现咳嗽、喘息等哮喘发作的症状。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期对牛奶过敏的人群,日后发生哮喘的风险相对较高。
二、呼吸道感染因素
(一)病毒感染
1.常见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细胞,破坏气道的屏障功能,同时激活气道的免疫细胞,引发炎症反应。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导致气道炎症细胞浸润,黏液分泌增加,气道阻力升高,从而诱发哮喘发作。有数据显示,在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哮喘患者的发作频率显著高于非流行季节。
2.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对于儿童哮喘患者,病毒感染诱发哮喘发作的情况更为常见。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病毒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因病毒感染而引发气道炎症,导致哮喘发作。而且,反复的病毒感染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儿童的气道功能,影响其肺功能的发育。
(二)细菌感染
1.相关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细菌感染可引起气道的急性炎症,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会刺激气道,导致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进而诱发哮喘。例如,肺炎链球菌感染后,可引发肺部的炎症反应,同时影响气道的正常功能,使哮喘患者的病情加重或诱发发作。在一些老年哮喘患者中,合并细菌感染时,哮喘发作往往更难控制。
三、气候因素
(一)温度变化
1.寒冷空气:当吸入寒冷空气时,可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同时导致气道黏膜的血管收缩,黏液分泌增加,从而诱发哮喘。例如,在寒冷的冬季,哮喘患者外出时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吸入冷空气后容易出现哮喘发作。儿童哮喘患者对寒冷空气的刺激更为敏感,在寒冷天气下,其哮喘发作的风险明显升高。
2.温度骤变:气温的急剧变化,如从炎热的环境突然进入寒冷的环境,或者相反,都可能诱发哮喘。这种温度的快速变化会使气道难以适应,导致气道的生理功能紊乱,引发哮喘发作。比如,在季节交替时,气温变化较大,哮喘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气温的变化,及时调整衣物,以预防哮喘发作。
(二)湿度变化
1.湿度不适宜: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诱发哮喘。过高的湿度环境有利于尘螨、真菌等过敏原的滋生,增加了哮喘患者接触过敏原的机会;而过低的湿度会使气道黏膜干燥,降低气道的防御功能,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诱发哮喘。例如,在南方的梅雨季节,室内湿度较高,尘螨等过敏原繁殖加快,哮喘患者的发作频率可能会增加;而在干燥的冬季,室内湿度较低,哮喘患者也容易出现气道不适,诱发哮喘。
四、职业因素
(一)职业性致喘物
1.工业性致喘物:在一些工业生产环境中,存在多种致喘物,如二异氰酸酯(常见于聚氨酯泡沫塑料、油漆、粘合剂等生产行业)、铂盐(常见于铂提炼、石油化工等行业)、松香(常见于造纸、电子、焊接等行业)等。接触这些致喘物的职业人群,如工人等,长期吸入后可引发哮喘。例如,在聚氨酯泡沫塑料生产车间工作的工人,长期接触二异氰酸酯,患职业性哮喘的风险较高。
2.农业性致喘物:农民在接触某些有机粉尘时也易患职业性哮喘,如发霉的干草、谷物粉尘等。这些有机粉尘中含有真菌、细菌等过敏原,农民在劳作过程中吸入后可诱发哮喘。比如,长期接触发霉干草的农民,其患哮喘的几率比一般人群高。
五、药物因素
(一)常见诱发哮喘的药物
1.阿司匹林及非甾体抗炎药:部分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后可诱发哮喘发作,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药物抑制了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中的环氧化酶,使白三烯等炎症介质生成增加有关。例如,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在因其他疾病需要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要特别谨慎,可能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2.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这类药物可阻断β受体,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诱发哮喘。对于本身有哮喘病史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哮喘发作,因此在临床用药时需要避免给哮喘患者使用此类药物。
六、运动因素
(一)运动性哮喘的发生机制
剧烈运动后可诱发哮喘,称为运动性哮喘。其发生机制可能与运动时过度通气,导致气道黏膜散热、失液,温度降低,气道平滑肌收缩;同时运动引起的气道渗透压改变等因素有关。例如,长跑、踢球等剧烈运动后,哮喘患者容易出现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儿童哮喘患者中运动性哮喘较为常见,在体育课或剧烈运动后,部分儿童会出现哮喘发作的表现。
七、心理因素
(一)情绪对哮喘的影响
长期的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诱发或加重哮喘。心理因素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影响机体的免疫系统和气道的神经调节。例如,当哮喘患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体内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张力增加,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反应性增高,从而诱发哮喘发作。儿童哮喘患者如果长期处于家庭环境不和谐等不良心理状态下,也可能更容易出现哮喘发作频繁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