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的诱发因素众多,包括过敏原(吸入性的花粉、尘螨、真菌,食物性的牛奶、鸡蛋、鱼虾等海鲜)、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的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感染的肺炎链球菌)、气候因素(温度变化的寒冷空气、过高或过低温度,空气湿度的高低)、运动(剧烈运动可致运动性哮喘)、药物因素(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精神心理因素(情绪波动的焦虑紧张愤怒、压力过大)。
一、过敏原
1.吸入性过敏原
花粉:不同季节有不同的花粉过敏原,春季多为树花粉,如桦树、杨树等花粉;夏季常见草花粉,如狗尾草、豚草等花粉;秋季则有蒿属花粉等。花粉可通过空气传播,当哮喘患者吸入花粉后,花粉中的蛋白质等成分可作为过敏原引发气道的过敏反应,导致气道炎症、黏膜水肿、支气管痉挛等,从而诱发哮喘发作。例如,在豚草花粉传播的季节,哮喘患者接触后发病风险显著增加。
尘螨:主要存在于室内灰尘、床垫、枕头、地毯等地方。尘螨的排泄物、尸体碎片等是重要的过敏原。尘螨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在室内相对湿度较高且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容易滋生。哮喘患者长期接触尘螨,免疫系统会对尘螨过敏原产生免疫反应,使气道处于高反应状态,当再次接触尘螨时就可能引发哮喘。
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如发霉的墙壁、地板、衣物等。不同种类的真菌都可能成为过敏原,真菌孢子被哮喘患者吸入后,会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导致气道狭窄,诱发哮喘。例如,青霉菌、曲霉菌等真菌,在家庭环境中如果通风不良、潮湿,就可能大量繁殖并成为哮喘诱因。
2.食物性过敏原
牛奶:对于婴幼儿来说,牛奶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牛奶中的乳清蛋白等成分可引起婴幼儿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胃肠道不适、皮肤皮疹,同时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一些研究表明,约有2-7%的婴幼儿哮喘与牛奶过敏有关,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对牛奶的过敏反应可能会减轻,但仍有部分儿童会持续对牛奶过敏并诱发哮喘。
鸡蛋:鸡蛋中的卵清蛋白等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食用鸡蛋后,人体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过敏原,可引发包括哮喘在内的过敏症状。儿童期对鸡蛋过敏的比例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对鸡蛋的过敏反应会逐渐缓解,但仍有部分哮喘患者可能因食用鸡蛋而诱发发作。
鱼虾等海鲜:鱼虾等海鲜中的蛋白质成分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哮喘患者食用后,可能出现气道痉挛、气道炎症加重等情况,从而诱发哮喘。例如,对虾过敏的患者,进食虾后可能很快出现喘息、气促等哮喘发作症状。
二、呼吸道感染
1.病毒感染
鼻病毒:是引起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体之一。鼻病毒感染后可导致上呼吸道炎症,炎症可蔓延至下呼吸道,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使气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加,同时刺激气道神经末梢,导致支气管痉挛,从而诱发哮喘发作。尤其是儿童哮喘患者,鼻病毒感染诱发哮喘的风险较高。多项研究显示,在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病例中,约有一定比例与鼻病毒感染相关,鼻病毒感染后气道高反应性会明显增加,容易引发哮喘症状。
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可引起较为严重的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后,会导致气道上皮细胞受损,引发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组胺、白三烯等,这些炎症介质可引起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黏膜水肿、黏液分泌增多,进而诱发哮喘发作。在流感流行季节,哮喘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哮喘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往往会增加。例如,有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的哮喘患者住院率和急诊就诊率较非感染患者明显升高。
呼吸道合胞病毒:主要感染婴幼儿呼吸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可引起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等疾病,对于本身有哮喘易感性的婴幼儿,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更容易诱发哮喘发作。该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气道上皮,激活免疫系统,导致气道炎症和高反应性,从而引发哮喘症状。在婴幼儿期患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儿童,日后发生哮喘的风险明显高于未感染过的儿童。
2.细菌感染
肺炎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感染可引起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当哮喘患者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时,细菌及其毒素可刺激气道,加重气道炎症,导致气道狭窄,诱发哮喘发作。例如,在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患者中,部分哮喘患者会出现哮喘症状的加重,表现为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较平时明显加重。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进一步破坏气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哮喘患者的病情控制更加困难。
三、气候因素
1.温度变化
寒冷空气:当气温骤降时,寒冷空气被吸入气道,可刺激气道黏膜,引起气道黏膜血管收缩、气道平滑肌痉挛。对于哮喘患者来说,气道原本处于高反应状态,寒冷空气的刺激更容易诱发哮喘发作。例如,在冬季寒冷天气时,哮喘患者外出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措施,吸入寒冷空气后,可能很快出现喘息、咳嗽等症状。儿童哮喘患者对寒冷空气更为敏感,因为儿童的气道相对较窄,寒冷空气刺激后更容易发生痉挛。
温度过高或过低:极端的温度环境都可能诱发哮喘。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人体出汗过多,水分丢失,气道黏膜干燥,容易引发气道炎症;而过低的温度如前面所说的寒冷空气刺激一样,会引起气道平滑肌痉挛等。例如,在炎热的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过低,室内外温差过大,哮喘患者进出时吸入温度变化较大的空气,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
2.空气湿度
湿度较低:空气过于干燥时,气道黏膜容易失去水分,变得干燥,刺激气道神经末梢,引发气道痉挛和炎症反应。例如,在北方冬季室内使用暖气等设备时,空气湿度较低,哮喘患者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气道黏膜干燥,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湿度较高:高湿度环境有利于尘螨、真菌等过敏原的滋生。当空气湿度较高时,尘螨繁殖加快,真菌也容易大量生长,哮喘患者接触这些过敏原的机会增加,从而诱发哮喘。例如,在南方梅雨季节,空气湿度大,室内如果通风不良,尘螨和真菌滋生增多,哮喘患者发病风险升高。
四、运动
1.运动性哮喘
剧烈运动是诱发哮喘的常见因素之一。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呼吸频率加快,过度通气可导致气道黏膜温度降低、水分丢失,气道渗透压改变,从而刺激气道,引起气道炎症和支气管痉挛。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即使平时病情控制较好,剧烈运动后也可能诱发哮喘发作。例如,进行长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后,很多哮喘患者会出现喘息、咳嗽、气促等症状。儿童由于运动量大且气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运动性哮喘更为常见。一般在运动停止后5-15分钟内出现症状,称为运动诱发的支气管收缩。
五、药物因素
1.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部分哮喘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后会诱发哮喘发作,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这类药物抑制了环氧酶途径,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向脂氧酶途径偏移,导致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合成增加有关。白三烯等炎症介质可引起气道强烈的痉挛、炎症反应和黏液分泌增加,从而诱发哮喘。例如,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其他疾病时,可能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哮喘发作,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
2.β受体阻滞剂
如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的β受体,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诱发哮喘发作。对于本身有哮喘基础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使哮喘病情加重。例如,有哮喘病史的患者在因其他疾病需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可能会诱发哮喘急性发作。
六、精神心理因素
1.情绪波动
强烈的情绪波动,如焦虑、紧张、愤怒等,可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当哮喘患者处于情绪紧张、焦虑状态时,体内会释放如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可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气道炎症反应增强,从而诱发哮喘发作。例如,在考试前紧张焦虑的学生哮喘患者,可能会出现哮喘症状加重的情况。儿童哮喘患者也可能因情绪的剧烈变化而诱发哮喘,因为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情绪波动。
2.压力过大
长期处于高压力状态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会受到影响。压力过大可导致机体的免疫平衡失调,炎症反应加剧,同时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也会影响气道的功能。哮喘患者长期处于压力过大的环境中,如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等,会增加哮喘发作的风险。例如,一些长期从事高强度工作的哮喘患者,由于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哮喘病情容易反复,发作频率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