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医学上称为直肠脱垂。直肠脱垂本身一般不会直接癌变,但直肠脱垂伴随的长期出血和炎症刺激,可能增加局部组织癌变风险,需重视。

直肠脱垂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主要症状为排便时直肠黏膜或肠管脱出肛门外,可伴随出血、肛门坠胀感等。
直肠脱垂本身是一种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其病变组织为正常直肠黏膜和肠壁,不会直接发展为癌症。但长期直肠脱垂会导致直肠黏膜反复摩擦、损伤,出现慢性炎症,炎症长期刺激可能引起黏膜增生、不典型增生,进而增加癌变风险;同时,直肠脱垂伴随的长期出血如果未及时处理,可能导致贫血,影响身体免疫力,间接增加其他疾病发生几率。
因此,出现直肠脱垂出血后,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定期复查,监测局部组织变化,降低癌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