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出血不一定是脱肛。

脱肛指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典型症状是排便时直肠黏膜或肠管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需用手推回,如果黏膜破损可能出现便血,多为点滴状鲜血,无明显疼痛。
但大便出血的病因更为广泛,最常见的是痔疮,尤其是内痔,排便时粪便摩擦痔核导致血管破裂,表现为便时或便后滴血、喷血,血液与粪便不混合,通常无疼痛;肛裂引起的便血多伴随排便时或便后肛门剧烈疼痛,血液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滴血;此外,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肠道炎症,会因肠道黏膜充血、糜烂导致便血,常伴随腹痛、腹泻、黏液便;结直肠癌也可能引起便血,血液多与粪便混合,可呈暗红色或果酱样,同时伴随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肿块、体重下降等症状。
因此,出现大便出血后,需及时就医,通过肛门指检、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避免误诊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