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的特征及病因病理可以从主要临床特征、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因、感染相关病因、免疫因素作用、病理变化过程等角度分析。
1.主要临床特征
患者常出现听力下降耳闷胀感,部分伴随轻微耳鸣,按压耳屏后闷胀感可能暂时缓解,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对声音反应迟钝。
2.咽鼓管功能障碍病因
咽鼓管堵塞或功能不良,导致中耳腔与外界气压失衡,空气无法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空气被吸收形成负压,引发炎症。
3.感染相关病因
病毒或细菌感染如感冒鼻窦炎,炎症蔓延至咽鼓管,导致咽鼓管黏膜肿胀堵塞,进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
4.免疫因素作用
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如过敏性疾病患者,免疫反应导致咽鼓管黏膜水肿,影响中耳通气引流,促进炎症发生。
5.病理变化过程
中耳负压形成后,黏膜血管扩张渗出,中耳腔内出现漏出液,后期液体可能变得黏稠,长期不愈可能导致鼓膜内陷或粘连。
若出现耳闷听力下降持续超过1周,尤其儿童或听力明显下降者,应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听力永久性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