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肥大药物治疗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抗生素、黏液促排剂等。

1.鼻用糖皮质激素
通过抑制腺样体局部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水肿,缓解鼻塞、打鼾等症状,尤其适用于过敏性鼻炎或慢性炎症刺激导致的腺样体肥大,需连续使用4-12周,用药后漱口预防口腔真菌感染。
2.抗组胺药物
针对过敏引起的腺样体肥大,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过敏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建议睡前服用,持续用药不少于2周,学龄儿童宜选择无镇静作用的剂型。
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适用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儿,通过阻断白三烯与受体的结合减少腺样体充血,改善夜间打鼾、张口呼吸等症状,常作为鼻用激素的协同治疗,需监测头痛、胃肠道不适等反应。
4.抗生素
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腺样体肥大,通过清除病灶细菌预防反复感染导致的病理性增生,用药前需明确感染指征(如脓性分泌物、发热),完整疗程有助于减少耐药性风险。
5.黏液促排剂
通过断裂痰液中黏蛋白二硫键降低分泌物黏稠度,配合鼻腔冲洗物理清除炎性物质,改善腺样体肥大伴随的鼻后滴漏症状,适用于分泌物黏稠难以排出的情况。
此外,还需要使用专用冲洗器清除鼻腔分泌物和过敏原,减轻腺样体局部炎症,长期坚持可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儿童需保持张口呼吸避免呛咳,是保守治疗的基础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