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痔疮和直肠癌的区别在于定义、临床表现、好发人群等方面。

1.定义
内痔疮是指发生在齿线以上的痔,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形成,是一种良性肛肠疾病。其病理表现主要为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和血栓形成。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起源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侵袭和转移的特性。
2.临床表现
内痔疮的便血通常为鲜红色,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一般不与粪便相混合;直肠癌的便血颜色多为暗红色,可伴有黏液,常与粪便混杂在一起。
内痔疮一般不会引起明显的排便习惯改变,少数情况下可能因痔核脱出导致排便困难;直肠癌患者则常有排便次数增多、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出现等排便习惯的改变。
内痔疮在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肿物脱出肛门外,初期可自行回纳,后期则需用手推回甚至无法回纳;直肠癌一般不会有肿物脱出肛门外,但当肿瘤较大时,可在直肠指检时触及质硬、凹凸不平的肿块。
内痔疮通常无明显疼痛,仅在发生嵌顿、感染或血栓形成时才会出现疼痛;直肠癌早期一般无疼痛,当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或神经时,可引起肛门坠胀、疼痛,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且持续时间较长。
3.好发人群
内痔疮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成年人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直肠癌多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