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的原因包括解剖因素、腹压增加、盆底组织薄弱等。
1.解剖因素
儿童时期骶骨弯曲度尚未形成,直肠呈垂直位,当腹内压增高时,直肠失去骶骨的支持,易于向下滑动。年老体弱或多次分娩的女性,盆底组织薄弱,对直肠的支持作用减弱,也容易发生脱肛。
2.腹压增加
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排尿困难等疾病,会导致腹压持续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例如,便秘患者在排便时需要用力屏气,增加腹压来排出粪便,这就可能导致直肠脱垂。
3.盆底组织薄弱
幼儿发育不全、年老体弱、多次分娩等原因,可使盆底肌肉和筋膜松弛,对直肠的固定作用减弱。多次分娩的女性,由于分娩过程中盆底组织受到过度牵拉和损伤,产后恢复不佳,就容易出现脱肛。
治疗方法包括改善生活方式、提肛运动、坐浴等。
1.改善生活方式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久蹲、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和腹泻。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喝水,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对于老年人和儿童,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提肛运动
有意识地收缩肛门,每次收缩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日做2-3组,每组10-15次。提肛运动可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力量,对脱肛的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帮助。
3.坐浴
用温水或中药坐浴,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水肿。水温以40-45℃为宜,每次坐浴15-20分钟,每日1-2次。
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直肠悬吊固定术、直肠黏膜切除吻合术等。手术治疗可以纠正直肠脱垂的解剖异常,增强直肠的固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