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和鼻甲肥大区别是定义与病因、症状表现、检查与诊断、治疗方法等。
1、定义与病因
鼻息肉是鼻腔或鼻窦黏膜上突出于鼻腔内的增生组织团,通常是由于鼻腔和鼻窦黏膜的慢性炎症,导致黏膜极度水肿,受重力作用逐渐下垂而形成。长期的过敏反应、鼻窦炎、阿司匹林不耐受等因素都可能诱发鼻息肉。例如,过敏体质的人,接触过敏原后,鼻腔黏膜反复发生炎症,就增加了鼻息肉的发病风险。鼻甲肥大是指鼻甲长期受到炎症刺激引起鼻甲黏膜水肿,导致鼻腔阻塞。常见病因包括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局部炎症,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类滴鼻药也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甲肥大。像长期患有慢性鼻炎的患者,炎症持续刺激鼻甲,就容易出现鼻甲肥大。
2、症状表现
较小的鼻息肉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息肉增大,会出现持续性鼻塞,且逐渐加重,患者可能出现嗅觉减退、流涕、头痛、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由于鼻息肉会影响鼻窦的引流,还容易并发鼻窦炎,导致脓涕增多。鼻甲肥大主要症状为鼻塞,一般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患者常需张口呼吸,嗅觉也可能有所减退。
3、检查与诊断
鼻息肉通过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可发现灰白色或淡红色、表面光滑、质地柔软的荔枝肉样肿物,一般触之不易出血。鼻窦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鼻息肉的范围以及鼻窦的情况,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鼻甲肥大鼻内镜检查可见鼻甲黏膜充血、肥厚,表面不平,呈结节状或桑椹状,触之有硬实感,一般不易出血。鼻窦CT有助于排除其他鼻窦病变,明确鼻甲肥大的程度和范围。
4、治疗方法
对于初发较小的鼻息肉,可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鼻,以减轻局部炎症,部分患者的息肉可能会缩小甚至消失。对于轻度的鼻甲肥大,可先采取药物治疗,如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减充血剂等,以减轻鼻甲黏膜的炎症和水肿。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如鼻甲部分切除术、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等,以改善鼻腔通气。
鼻息肉有一定的复发率,患者术后需要定期复查和坚持鼻腔用药,以降低复发风险。如果能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改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过敏原,预后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