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有乳房局部症状(如无痛肿块、皮肤改变、乳头乳晕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常见转移部位包括区域淋巴结转移(腋窝淋巴结、内乳淋巴结)和血行转移(骨、肺及胸膜、肝、脑等部位转移,不同转移部位有相应症状且不同年龄患者表现等有差异)。
一、乳腺癌的症状
(一)乳房局部症状
1.肿块
多为无痛性肿块,质地较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在成年女性中较为常见,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都可能发生,年轻女性乳房腺体较致密,肿块可能更难触及,但仍需重视。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肪饮食、缺乏运动等可能增加乳腺癌风险,进而影响肿块的发生情况。有乳腺癌家族病史的人群,自身发生乳房肿块的风险相对更高。
部分患者的肿块可能伴有隐痛或刺痛等不适,但疼痛不是乳腺癌的典型特异性表现,很多良性乳腺疾病也可能有疼痛症状。
2.乳房皮肤改变
酒窝征:当癌肿侵犯Cooper韧带,使其缩短,牵拉皮肤所致,表现为乳房皮肤出现小凹陷,类似酒窝。
橘皮样改变:癌细胞阻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二)乳头乳晕改变
1.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等,可为单侧或双侧。血性溢液多见,可能是乳腺癌的表现之一,年轻女性出现乳头溢液需排查是否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疾病,但也不能忽视乳腺癌的可能。
2.乳头糜烂、回缩
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可表现为乳头糜烂、结痂、脱屑、瘙痒等,进而可出现乳头回缩。
(三)腋窝淋巴结肿大
部分患者首发症状为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硬,可相互融合,或与皮肤粘连。不同年龄人群腋窝淋巴结肿大的原因不同,对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是常见情况,年龄较小的患者如果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需更谨慎排查是否为恶性肿瘤转移。
二、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
(一)区域淋巴结转移
1.腋窝淋巴结
是乳腺癌最常见的区域淋巴结转移部位。癌细胞可通过淋巴途径转移至腋窝淋巴结,随着病情进展,腋窝淋巴结转移可逐渐增多、增大,甚至融合成团。对于有乳腺癌病史的患者,定期检查腋窝淋巴结情况很重要,不同年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后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不适,年轻患者可能因身体机能较好,对转移灶的耐受情况与年长患者有所不同。
2.内乳淋巴结
位于胸骨旁,也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癌细胞可经淋巴管转移至内乳淋巴结,虽然相对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现较晚,但也是乳腺癌转移的重要途径,其转移情况与肿瘤的位置等因素相关,肿瘤位于乳腺内侧的患者内乳淋巴结转移风险相对较高。
(二)血行转移
1.骨转移
是乳腺癌常见的远处转移部位,以胸椎、腰椎、骨盆及肋骨等部位多见。骨转移可引起骨痛,疼痛程度不一,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隐痛,有的则为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患者骨转移后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因骨质本身的退变等因素,骨痛等症状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老年病混淆。
2.肺及胸膜转移
肺转移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转移灶增多,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胸膜转移可引起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困难等表现。对于长期吸烟或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乳腺癌患者,肺转移的症状可能更容易被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3.肝转移
肝转移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肝区疼痛、黄疸、腹水等表现。肝功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转氨酶升高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不同,肝转移后的耐受情况也有差异,年轻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相对较好,但转移后病情进展可能也较快。
4.脑转移
脑转移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可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癫痫发作、肢体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症状。脑转移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和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患者的脑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差异,脑转移后的治疗和预后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