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是常见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胎儿期存在的动脉导管出生后正常应短时间内闭合,超1年未闭即为此病。发病与遗传、孕期感染及接触有害物质等环境因素有关,症状轻重因导管粗细而异,可通过超声心动图等诊断,小型有自然闭合可能,不及时治会致并发症影响预后,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新生儿护理需注意呼吸、喂养、预防感染及病情监测等。
一、定义与正常生理情况
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在胎儿时期,动脉导管是连接肺动脉主干与主动脉弓的重要血管,它能使胎儿血液绕过未发育的肺循环。正常情况下,婴儿出生后动脉导管会在数小时内发生功能性关闭,多数在出生后24小时内形成解剖上的关闭,约85%的婴儿在出生后3个月内形成解剖关闭,若超过1年仍未闭合则视为动脉导管未闭。
二、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部分患儿存在家族遗传倾向,某些基因的突变或异常可能与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有关。有研究表明,在一些有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的新生儿中,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2.环境因素
孕期感染:母亲在孕期尤其是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等,可能影响胎儿心血管系统的发育,增加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发生风险。例如,母亲孕期感染风疹后,胎儿发生心血管畸形的概率显著升高,其中就包括动脉导管未闭。
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孕期接触放射性物质、某些药物等,也可能干扰胎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导致动脉导管未闭。
三、临床表现
1.症状轻重与导管粗细有关
细导管: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心脏杂音。
粗导管:患儿可能出现气促、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等表现。由于体循环血量减少,患儿喂养时容易疲倦,吸吮无力,导致摄入奶量不足,进而影响体重增长。同时,肺循环血量增多,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呼吸急促等。
2.体征:听诊时可闻及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机器样杂音,这是动脉导管未闭的典型体征。
四、诊断方法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动脉导管未闭的主要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动脉导管的形态、粗细以及血液分流的情况,能够准确测量导管的直径等参数,对病情进行评估。
2.X线检查:可发现心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管纹理增多等表现,但对于动脉导管未闭的诊断特异性不如超声心动图。
五、预后情况
1.自然闭合情况:小型动脉导管未闭有一定的自然闭合概率,尤其是出生后1年内有闭合的可能。但较大的动脉导管未闭自然闭合的可能性较小。
2.并发症及对预后的影响:如果动脉导管未闭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发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肺动脉高压严重时可导致右向左分流,出现差异性发绀,即下半身青紫,上半身无明显青紫。这些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六、治疗相关
1.药物治疗:对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可使用吲哚美辛等药物促使导管闭合,但药物治疗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需严格掌握。
2.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严重时,需考虑手术治疗,如动脉导管结扎术、动脉导管封堵术等。手术时机的选择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来综合判断。
七、特殊人群(新生儿)护理注意事项
1.呼吸管理:由于动脉导管未闭可能导致肺血增多,新生儿易发生呼吸感染,所以要保持新生儿呼吸通畅,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等。若出现呼吸急促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吸氧等支持。
2.喂养护理:针对喂养困难、体重不增的患儿,要采用少量多次喂养的方式,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可以选择合适的奶嘴,避免因吸吮费力而导致摄入不足。同时,喂养后要注意拍嗝,防止呛奶。
3.预防感染:新生儿免疫力较低,要注意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探视,预防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发生,因为感染可能会加重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病情。
4.病情监测: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体温等,以及观察有无发绀等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