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胸的诊断需综合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症状有突发性胸痛(青壮年运动等易诱发,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和呼吸困难(轻重程度不同,部分人群病情会加重);体格检查可见胸廓形态、气管位置、语音震颤、叩诊等异常;影像学检查中X线是重要方法,CT对不典型或少量气胸更敏感,综合这些可判断是否存在气胸,且要考虑不同人群特点。
一、症状表现
1.突发性胸痛
气胸患者多突然出现一侧胸痛,疼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持续时间较短,但也可能持续存在。这种胸痛在青壮年剧烈运动、咳嗽、提重物等情况下较易发生,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的人群,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易诱发气胸导致胸痛。
不同年龄人群胸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气胸时胸痛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常以哭闹、呼吸急促等非典型症状为主;老年人群由于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胸痛可能被掩盖或表现不明显。
2.呼吸困难
气胸发生后,肺组织被压缩,会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从而出现呼吸困难。轻度气胸时,呼吸困难可能较轻微,仅在活动后明显;中重度气胸时,呼吸困难较为严重,可表现为呼吸急促,甚至不能平卧。
对于患有哮喘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气胸引发的呼吸困难可能会加重原有的病情,需特别关注。儿童气胸导致的呼吸困难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因为呼吸功能受限会影响氧气供应,进而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代谢。
二、体格检查
1.视诊
观察胸廓形态,气胸患侧胸廓可能膨隆,肋间隙增宽。例如,大量气胸时,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不同年龄的人群胸廓形态不同,儿童胸廓柔韧性较好,气胸时胸廓膨隆可能不如成人明显;老年人群胸廓可能有退行性改变,胸廓形态变化可能不典型。
2.触诊
气管位置:大量气胸时,气管向健侧移位。通过触诊气管位置可以初步判断气胸的严重程度。对于有先天性气管发育异常的儿童,气管移位的判断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检查,因为其本身气管位置可能与正常儿童不同。
语音震颤: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这是因为气胸导致肺组织被压缩,传导语音的肺组织减少。在不同性别中,语音震颤的差异不大,但对于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如女性患有肺结核合并气胸时,语音震颤的改变可能与单纯气胸有所不同。
3.叩诊
患侧胸部呈鼓音。大量气胸时,鼓音更为明显。但需要注意,老年人肺部组织弹性下降,叩诊时鼓音可能不典型;儿童由于胸廓小,叩诊时鼓音的判断相对困难,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心界或肝浊音界:气胸时,如为右侧气胸,可能导致肝浊音界下移;左侧气胸时,心界可能叩不出或移位。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是诊断气胸的重要方法。胸片上可见气胸线,即脏层胸膜与气体的边界,被压缩的肺组织呈均匀致密影,向肺门方向收缩。对于儿童,X线检查是常用的初步诊断方法,但由于儿童胸廓小、肺组织含气多等特点,拍摄X线片时需要注意辐射剂量,并且读片时要更仔细观察气胸线等表现。老年患者由于可能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如肺气肿,X线表现可能与单纯气胸有所不同,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
2.CT检查
对于一些不典型的气胸或少量气胸,CT检查比X线更敏感。可以清晰显示肺组织受压情况、是否存在肺大疱等基础病变。在评估儿童气胸时,CT检查可以更精确地判断肺组织压缩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肺部病变,但同样要考虑辐射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老年患者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其可能合并的心肺功能不全等情况,检查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
四、诊断流程总结
首先通过询问患者症状,了解是否有突发性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观察胸廓形态、气管位置、语音震颤、叩诊等情况,再结合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若发现气胸线、肺组织压缩等表现,即可判断存在气胸。在整个诊断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人群的特点,如儿童需注意辐射影响和读片的特殊性,老年人群需结合基础疾病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