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红肿热痛、肿块形成,全身有发热、寒战、乏力倦怠等;不同人群乳腺炎症状有特点,哺乳期女性与乳汁淤积、感染相关,非哺乳期女性病因多样、症状不典型;需与乳腺增生、乳腺癌鉴别,乳腺增生周期性疼痛、肿块双侧多发,乳腺癌多无炎症表现,可通过检查鉴别。
红肿热痛:乳房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是乳腺炎常见的局部表现。炎症部位皮肤发红,温度升高,伴有明显的疼痛,疼痛性质可为搏动性疼痛、持续性刺痛或胀痛等,随着病情发展,红肿范围可能逐渐扩大。例如,哺乳期乳腺炎初期,乳房某一象限可能首先出现红肿热痛的区域,触摸时疼痛加剧。
肿块形成:患病乳房可触及肿块,肿块的大小、质地因病情而异。在炎症初期,肿块可能边界不清,质地较硬,随着炎症的进展,肿块可能逐渐增大,有的肿块可伴有波动感,提示已形成脓肿。比如,急性乳腺炎发展到脓肿形成阶段,乳房内可触及明显的囊性肿块,按压时有波动感。
全身症状
发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多为低热至中度发热,体温一般在38℃-39℃左右,但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这是由于机体对炎症的反应,炎症因子释放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导致发热。例如,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常因乳汁淤积合并细菌感染而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呈持续性升高或波动型升高。
寒战:部分患者在发热的同时可伴有寒战,这是因为细菌感染后,病原体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寒战往往出现在发热之前或发热过程中,患者会感觉寒冷、发抖,需注意保暖,但寒战过后体温可能进一步升高。
乏力、倦怠:由于炎症反应消耗机体能量,以及毒素的影响,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倦怠,精神状态较差,影响日常生活和休息。
不同人群乳腺炎症状特点
哺乳期女性
乳汁淤积相关:多与乳汁排出不畅有关,常见于乳头发育不良(如乳头过小、内陷)、乳汁过多或婴儿吸吮力弱等情况。患者除了有上述局部和全身症状外,往往能发现乳汁淤积的情况,乳房内可触及硬结,伴有疼痛,若不及时处理,容易发展为乳腺炎。例如,乳头内陷的哺乳期女性,由于乳汁排出受阻,乳房局部更容易出现红肿热痛等乳腺炎表现。
感染相关:细菌多由乳头破损处侵入乳腺组织,引发感染。起病较急,症状发展相对迅速,若治疗不及时,容易形成乳腺脓肿。同时,哺乳期女性需要喂养婴儿,身体相对较疲劳,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使得乳腺炎的症状可能相对更为明显,发热等全身症状可能更易出现。
非哺乳期女性
原因多样: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自身免疫、导管扩张、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症状相对哺乳期乳腺炎可能不那么典型,局部红肿热痛的表现可能不如哺乳期乳腺炎那样急骤,但也可出现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肿块可能质地较硬,与周围组织粘连,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发热等情况较少见,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等表现。例如,自身免疫性相关的非哺乳期乳腺炎,乳房肿块可能长期存在,反复发作,局部疼痛程度不一,全身症状不明显。
乳腺炎症状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与乳腺增生鉴别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主要表现为乳房周期性疼痛,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缓解。乳房肿块多为双侧多发性,大小不一,质地韧或中等,与乳腺炎的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不同。乳腺增生的疼痛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引起乳腺组织增生和复旧不全导致,而乳腺炎是炎症性改变。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可辅助鉴别,乳腺增生在超声下多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回声不均匀,无明显的炎症性改变征象。
与乳腺癌鉴别
乳腺癌:乳腺癌一般乳房肿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通常无明显的红肿热等炎症表现,但晚期乳腺癌可能伴有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等。而乳腺炎有明显的炎症症状,如红肿热痛等。通过乳腺钼靶、乳腺超声及病理活检等检查可明确鉴别,病理活检是区分两者的金标准,乳腺癌的病理检查可发现癌细胞,而乳腺炎病理检查主要是炎症细胞浸润等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