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肺部感染,可从呼吸功能锻炼、有效咳嗽排痰、早期活动、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口腔护理、注意保暖等方面采取措施。儿童有相应适合的呼吸锻炼、咳嗽排痰、早期活动、口腔护理及保暖方式,成人也有对应的相关措施,同时要保持病房定期通风、适宜温湿度。
一、呼吸功能锻炼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可采用简单的呼吸游戏,如吹泡泡,通过引导儿童吹泡泡来锻炼呼吸肌,每次可进行3-5分钟,每天3-4次。这有助于增强呼吸肌力量,提高肺部的通气功能。
成人:深呼吸练习是常用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慢慢地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气,使腹部下陷,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每分钟呼吸7-8次,每天进行3-4次。腹式呼吸也是有效的锻炼方式,患者将一手放在胸部,一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让腹部隆起,胸部尽量不动,呼气时腹部下陷,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天2-3次。这些呼吸功能锻炼可以改善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
二、有效咳嗽排痰
不同人群的操作要点:
儿童:家长可以在儿童咳嗽前,用手轻轻拍打其背部,从下往上、从外往内,帮助儿童松动痰液。然后鼓励儿童咳嗽,对于不会主动咳嗽的婴儿,可以使用吸痰器,但要注意操作轻柔,避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成人:患者坐直,双脚着地,身体稍微前倾,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深吸气后屏住呼吸3秒,再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如果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可以先饮用适量温水湿润气道,再进行咳嗽排痰。每2-3小时进行一次有效咳嗽排痰,每次咳嗽3-5次,这样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痰液潴留引发肺部感染。
三、早期活动
年龄与活动的关系:
幼儿:术后早期在家长的看护下进行适当的床边活动,如在床边短距离的走动,每次活动时间根据幼儿的体力状况而定,一般5-1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早期活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同时也有利于肺部的扩张,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淤血和坠积性肺炎的发生风险。
成人:术后24-48小时内可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术后第3天左右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坐在床边、在病房内短距离行走等,活动量可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每次活动时间可从10分钟左右开始,逐渐延长至30分钟左右,每天活动3-4次。早期活动能够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增强呼吸运动,促进痰液排出,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四、保持病房环境清洁
环境要求:
病房应保持定期通风,一般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30分钟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对于有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通风时要注意患者的保暖,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患者。
保持病房内的适宜温度和湿度,温度一般维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可以通过空调调节温度,使用加湿器或水盆装水等方式调节湿度。适宜的环境温度和湿度有利于患者呼吸舒适,减少呼吸道黏膜的干燥,降低肺部感染的易感性。
五、口腔护理
不同人群的口腔护理:
儿童:由于儿童口腔黏膜娇嫩,应使用温和的儿童专用口腔护理液进行口腔清洁,每天至少2次。可以用棉球蘸取适量口腔护理液轻轻擦拭儿童的牙齿、牙龈和口腔黏膜,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预防口腔感染,进而减少因口腔细菌吸入引起肺部感染的风险。
成人:术后每天至少进行2次口腔护理,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口腔护理液,让患者含漱后吐出,或者用棉球擦拭口腔。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口腔内细菌的滋生,降低细菌进入呼吸道引发肺部感染的可能性。
六、注意保暖
针对不同年龄的保暖措施:
婴儿:胃癌术后婴儿体温调节能力较差,要注意根据室温及时增减衣物,使用婴儿专用的保暖用品,如合适厚度的被子等,避免着凉。因为着凉可能导致婴儿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进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
成人:根据季节和病房温度,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受寒。尤其是在术后身体较为虚弱的时期,注意保暖可以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从而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