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偏高一般指舒张压偏高,正常范围是60-89mmHg,持续高于90mmHg为舒张压偏高。需从饮食(控钠盐、增钾钙摄入)、体重管理、适度运动来调整,还要定期家庭和就医监测血压,不同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儿童青少年有各自注意事项。
一、明确低血压偏高的定义及正常范围
低血压偏高一般指舒张压偏高,正常成年人的舒张压范围是60~89mmHg,当舒张压持续高于90mmHg时可考虑为舒张压偏高。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控制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应限制在6g以下。过多的钠盐摄入会导致体内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升高舒张压。例如,避免食用咸菜、腌制品等高盐食物。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超重等易患因素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
增加钾、钙等摄入: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压;增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等,钙对血管有保护作用。以每天饮用300-500ml牛奶为例,可补充一定量的钙。
2.体重管理
对于超重或肥胖的人群,减轻体重至关重要。体重每减少5-10kg,舒张压可下降5-20mmHg。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来控制体重,比如计算自己的体质指数(BMI),BMI=体重(kg)/身高(m)2,保持BMI在18.5-23.9之间。
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存在体重问题导致舒张压偏高,家长应引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控制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同时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像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3.适度运动
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运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降低舒张压。运动强度可通过心率来大致判断,中等强度运动时的心率=(220-年龄)×60%-70%。
老年人进行运动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例如可以选择打太极拳,这种运动相对柔和,既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又能减少因剧烈运动导致血压波动过大的风险。对于儿童,应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下进行适合其年龄的运动,如跳绳、骑自行车等,但要注意运动时间和强度不宜过大。
三、定期监测血压
1.家庭监测
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进行家庭血压监测,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记录血压测量结果,以便了解血压的变化情况。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加强自我监测。
儿童如果怀疑有血压问题,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庭血压监测,但要注意正确使用儿童专用的血压计,并由家长协助操作,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2.就医监测
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压监测,一般建议每3-6个月到医院测量一次血压,由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医生会根据血压情况以及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存在其他基础疾病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或干预方案。对于已经确诊舒张压偏高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地到医院监测血压,比如每1-2个月一次。
四、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老年人
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舒张压偏高的情况。在生活方式调整方面,要特别注意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例如从卧位改为坐位或站立位时,要缓慢进行。同时,老年人用药要谨慎,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血压的药物,如某些非甾体抗炎药等,如需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舒张压偏高需要引起重视。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每天睡眠时间应不少于7-8小时。饮食上要营养均衡,避免过度进补导致体重增长过快。同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
3.儿童和青少年
儿童和青少年舒张压偏高可能与肥胖、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生活方式,培养孩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如果发现儿童或青少年舒张压偏高,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等疾病的可能,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干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