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窦性心动过速是孕晚期出现的窦性心律频率超正常范围的心律失常,由血容量变化、激素变化等生理因素及贫血、心脏疾病基础、其他系统疾病等病理因素引起,有自觉症状或产检发现,通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一般处理、针对病因处理,孕妇需注意休息等并定期产检、避免自行用药,症状加重及时就医。
发生的生理因素
血容量变化:孕晚期孕妇血容量逐渐增加,到妊娠32-34周时达到高峰,较非孕期可增加30%-50%。血容量的增加会使心脏的负担加重,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泵血,从而可能导致心率加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例如,研究表明,随着孕期血容量的上升,心脏的前负荷增加,心脏输出量增加,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心率会相应增快以满足机体的代谢需求。
激素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如孕激素水平升高。孕激素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但同时也可能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导致心率代偿性增快。另外,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也会对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产生作用,影响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可能的病理因素
贫血:孕晚期孕妇容易发生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机体为了获取更多的氧气,会通过加快心率来增加心输出量,以弥补血液携氧能力的不足。例如,当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时,组织缺氧,心脏会通过提高心率来改善组织的氧供,从而引发窦性心动过速。
心脏疾病基础:如果孕妇本身既往有心脏方面的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等,在孕晚期由于心脏负担进一步加重,原有心脏疾病可能会被诱发或加重,导致窦性心动过速。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孕妇,在孕晚期心脏的前后负荷增加,原有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会使心率代偿性增快,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表现。
其他系统疾病:一些其他系统的疾病也可能影响到心血管系统,从而导致孕晚期窦性心动过速。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孕期甲状腺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加快机体的代谢速率,心脏需要更快地工作来满足代谢需求,进而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
临床表现:孕妇可能会自觉心慌、胸闷、气短等症状,尤其是在活动后这些症状可能会加重。但也有部分孕妇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仅在常规产检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发现窦性心动过速。
相关检查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窦性心动过速的主要方法。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规律出现,P波形态正常,PR间期正常,心室率大于正常范围(孕晚期多超过100次/分钟)。
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孕妇是否存在贫血情况,通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来判断。如果血红蛋白降低,提示可能存在贫血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
甲状腺功能检查:对于怀疑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导致窦性心动过速的孕妇,需要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包括甲状腺激素(T3、T4)、促甲状腺激素(TSH)等指标的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等情况。
处理及注意事项
一般处理:对于无明显症状且心率增快不显著的孕妇,通常采取观察随访的方式,建议孕妇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同时保持心情舒畅,因为过度紧张焦虑也可能加重心率加快的情况。
针对病因处理:如果是由贫血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需要根据贫血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缺铁性贫血需要补充铁剂,同时注意饮食中多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豆类等;如果是其他原因导致的窦性心动过速,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则需要针对相应的疾病进行规范治疗。
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孕妇在孕晚期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时,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检,密切监测心率变化以及胎儿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以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液循环,同时也可能对心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另外,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不要自行盲目用药,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如果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就医,以便医生及时评估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