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有多种表现,全身症状方面成年人多乏力、部分发热,儿童易乏力、精神萎靡且发热、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成年人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儿童更突出且易腹泻;黄疸相关表现成年人皮肤巩膜黄染、尿液浓茶色,儿童新生儿肝炎黄疸持续久需防并发症;肝脏相关表现成年人肝区隐痛胀痛、肝脏肿大质地改变,儿童肝脏肿大明显且表述疼痛不准确;其他表现成年人部分有肝掌和蜘蛛痣,儿童较少见但特殊类型肝炎也可能出现。
一、全身症状
成年人:多数肝炎患者会出现乏力的表现,这是较为常见的全身症状之一,患者会感觉体力不支,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发热,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这是因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在对抗肝炎病毒等致病因素时引发的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儿童:儿童肝炎患者除了乏力外,可能还会有精神萎靡的情况,相较于成年人,儿童的表现可能更易被察觉,因为儿童的活动状态变化往往更明显。发热情况可能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有的儿童发热程度可能相对较高,但一般也多为低热范围,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等表现,这与儿童的新陈代谢特点以及肝脏功能受损后对消化功能的影响有关。
二、消化道症状
成年人:食欲不振是肝炎常见的消化道症状,患者对食物的兴趣降低,看到食物可能没有进食的欲望。恶心、呕吐也较为常见,尤其是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由于肝脏分泌胆汁的功能受到影响,胆汁分泌不足或排出不畅,影响了脂肪的消化,从而导致胃肠道出现不适反应。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胀,这是因为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弱以及消化功能紊乱所致。
儿童:儿童肝炎患者消化道症状可能更为突出,除了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外,可能更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这与儿童的肠道功能相对脆弱以及肝脏功能受损后对整个消化系统的影响更为直接有关。而且儿童可能因为呕吐、腹泻导致水分和电解质丢失,需要特别关注其hydration(hydration:体液平衡)状况,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三、黄疸相关表现
成年人:当肝炎导致肝细胞受损严重,影响胆红素的代谢时,会出现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同浓茶色。这是因为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功能发生障碍,使得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胆红素随血液循环沉积在皮肤和巩膜等部位引起黄染,同时经尿液排出的胆红素增加导致尿液颜色改变。
儿童:儿童黄疸表现可能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新生儿肝炎患者可能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出现黄疸,且黄疸持续时间可能较长,需要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因为新生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高胆红素血症可能导致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并发症,影响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所以对于儿童黄疸要更加警惕和及时处理。
四、肝脏相关表现
成年人:多数患者会有肝区隐痛或胀痛的感觉,肝区一般在右侧季肋部,疼痛程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是轻度的不适,有的则可能较为明显。触诊时肝脏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大,质地可能会有所改变,通过影像学检查如B超等可以发现肝脏形态和大小的变化。
儿童:儿童肝脏肿大可能更为明显,由于儿童的肝脏相对体积较大,肝区疼痛的表述可能不如成年人准确,家长可能会发现儿童右侧季肋部饱满等情况。而且儿童肝脏的代偿能力和恢复能力与成年人有所不同,在肝炎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肝脏的恢复情况,因为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肝脏功能的正常有更高的要求。
五、其他表现
成年人:部分慢性肝炎患者可能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肝掌表现为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侧部位发红,蜘蛛痣则是皮肤上出现形似蜘蛛的红色血管痣,中心有一红点,周围有放射状小血管分支。这是因为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引起的血管扩张表现。
儿童:儿童出现肝掌和蜘蛛痣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是患有某些特殊类型肝炎的儿童也可能出现类似表现,不过需要结合儿童的具体病史、其他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因为儿童的激素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出现此类表现的机制和临床意义可能需要更谨慎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