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结石引起疼痛有一般处理措施、药物治疗、医疗干预措施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处理包括休息体位调整和大量饮水;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医疗干预有体外冲击波碎石、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术;儿童患者要关注精神等情况、严格用药和术后护理;老年患者要关注基础疾病、综合评估治疗方式及加强术后护理。
一、一般处理措施
(一)休息与体位
当输尿管结石引起疼痛时,患者应立即休息,可采取舒适的体位,如弯腰、蜷曲身体等,这样有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输尿管痉挛带来的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休息和体位调整的原理相似,都是通过改变身体姿势来减轻输尿管的张力,缓解疼痛。例如,儿童患者由于自我表述可能不太清晰,更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其体位变化,帮助调整到相对舒适的姿势。
(二)大量饮水
增加水分摄入可以增加尿量,尿液的冲刷作用有助于小的输尿管结石排出体外,同时也能减轻结石对输尿管的刺激,从而缓解疼痛。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3000毫升左右,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儿童患者由于肾脏浓缩功能相对较弱,更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但要注意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水中毒等情况;成年患者则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增加饮水量,保持尿液呈淡黄色或无色为好。
二、药物治疗
(一)止痛药物
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吲哚美辛等,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对于大多数输尿管结石疼痛的患者可以起到一定的止痛作用,但在使用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因素,儿童应谨慎使用,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药物代谢可能与成人不同,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同时要关注患者是否有胃肠道疾病等病史,有胃肠道溃疡病史的患者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加重胃肠道损伤。
阿片类镇痛药:如哌替啶等,适用于疼痛较为剧烈的情况。但阿片类药物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需要更加谨慎评估其使用风险,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肝肾功能减退等情况,药物代谢缓慢,容易蓄积中毒;儿童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
三、医疗干预措施
(一)体外冲击波碎石
对于合适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可以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方法。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于结石部位,将结石击碎,使其更容易通过尿液排出体外,从而缓解疼痛。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不同,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脏器等发育情况与成人不同,在定位和能量选择上需要更加精准,以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成年患者则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参数。
(二)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术
如果输尿管结石较大、体外冲击波碎石效果不佳或存在其他不适宜体外冲击波碎石的情况,可以考虑输尿管镜取石或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手术方式。手术能够直接去除结石,从根本上解决疼痛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患者,需要评估其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因为手术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儿童患者由于尿路结构相对特殊,手术操作需要更加精细,术后恢复也需要特别关注,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输尿管结石引起疼痛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排尿情况等。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要更加细心。在处理上,首先要保证儿童的水分摄入,但要避免过量;药物使用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止痛药物;对于需要手术的儿童患者,术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心理安抚等,术后要密切观察伤口恢复和排尿情况,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输尿管结石疼痛时,要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如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在选择治疗方式时,要综合评估其身体耐受性。例如,对于适合体外冲击波碎石的老年患者,要注意能量的选择不能过高,以免对身体造成过度损伤;如果需要手术,要在术前优化患者的全身状况,控制基础疾病,术后要加强护理,预防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