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前列腺炎是多种病因致前列腺组织慢性炎症,症状迁延,有排尿、疼痛、性功能及精神神经症状等,检查可见前列腺液等异常,治疗综合且需生活方式调整;急性前列腺炎常由细菌感染起病急,有全身及局部明显症状,检查有相应异常,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一、定义与病因
慢性前列腺炎:是指各种病因引起前列腺组织的慢性炎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病原体感染、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免疫反应异常等有关。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存在病原体持续感染,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长期存在于前列腺内,引发慢性炎症反应;还有部分患者可能是由于尿道括约肌过度收缩,导致尿液反流入前列腺,刺激前列腺组织,引起非感染性炎症。
急性前列腺炎: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多是由于尿道上行感染所致,如经尿道器械操作、不洁性生活等导致细菌侵入前列腺。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在前列腺内迅速生长繁殖,引起前列腺的急性炎症反应。
二、临床表现
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相对较为迁延,可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感;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即尿后滴白;疼痛可出现于会阴部、下腹部、阴囊、腰骶部等部位,呈间歇性隐痛;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如勃起功能障碍、早泄等,以及精神神经症状,如头晕、乏力、焦虑、抑郁等,这些症状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对于长期受慢性疾病困扰的患者,心理压力往往较大。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可能表现略有差异,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性功能方面的影响,而中老年患者可能更在意排尿症状及疼痛带来的不适。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饮酒、食用辛辣食物等可能会加重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
急性前列腺炎:起病较急,症状较为明显。患者可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可出现尿道灼热感或疼痛,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会阴部、耻骨上区等部位出现剧烈疼痛,疼痛可向腰部、下腹、大腿等处放射。由于起病急,全身症状明显,患者会感觉身体状况较差,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大,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三、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但一般少于10个/高倍视野,卵磷脂小体数量减少;尿液和前列腺液分段定位培养可有助于明确病原体;B超检查可见前列腺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等表现,但这些影像学改变缺乏特异性。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检查时需要考虑其生理特点,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前列腺增生等其他疾病,在解读检查结果时需要综合分析。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可能会影响前列腺液的检查结果,在检查前需要患者尽量避免一些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如避免长时间久坐、饮酒等。
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液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或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B超检查可见前列腺弥漫性增大,结构不清等表现。由于起病急,患者全身症状明显,血常规等检查能较快反映出感染的严重程度,对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四、治疗原则
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目标主要是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综合治疗,如健康教育、心理疏导、避免诱发因素等一般治疗;根据病原体类型选用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可使用非甾体抗炎镇痛药;还可采用物理治疗,如前列腺按摩、热疗等促进前列腺血液循环,减轻炎症。不同年龄患者的治疗需要考虑其特殊情况,如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时,用药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其他脏器功能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法。生活方式调整是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需要保持规律的生活,避免久坐,适度运动,戒烟戒酒,清淡饮食等。
急性前列腺炎:治疗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应用抗生素,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静脉或口服给药;同时需要对症治疗,如退热、止痛、缓解排尿困难等。患者起病急,需要及时住院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充足的休息,多饮水,以促进炎症消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