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与乳腺纤维瘤在定义与病理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治疗原则上存在差异。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失常的良性疾病,与激素失衡相关,表现为周期性乳房胀痛、可触及结节等,超声见腺体增厚等,治疗需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乳腺纤维瘤是纤维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因纤维细胞对雌激素敏感所致,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超声见边界清晰低回声结节等,治疗多需手术切除。
一、定义与病理机制
乳腺增生:是乳腺正常发育和退化过程失常导致的一种良性乳腺疾病,本质上是乳腺主质和间质增生及复旧不全,引起乳腺正常结构紊乱。其发生与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密切相关,尤其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时,乳腺组织过度增生且复旧不全。例如,在月经周期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乳腺腺管增生,孕激素水平相对不足时,就可能引发乳腺增生相关症状。
乳腺纤维瘤:是由乳腺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组成的良性肿瘤,主要是由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或质的异常有关。雌激素是促使肿瘤生长的主要因素,通常在青年女性中较为常见,发病年龄多在18-25岁之间。
二、临床表现差异
乳腺增生
症状表现:主要症状为乳房胀痛,具有周期性,一般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后疼痛减轻或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疼痛无明显周期性。乳房可触及肿块,肿块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质地韧或呈结节状,与周围乳腺组织界限不清,可移动。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有乳腺发育的女性都可能发生,育龄期女性更为常见,生活方式上,长期精神紧张、压力大、熬夜等可能加重症状。
体征特点:查体时可发现乳腺呈片状或结节状增厚,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乳腺纤维瘤
症状表现: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患者往往是在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多为单发,肿块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坚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良好,生长缓慢,一般不会引起乳房疼痛,月经周期对肿块大小的影响不明显。常见于青年女性,尤其是未婚未育的女性相对较多见,生活方式对其影响相对乳腺增生较小,但仍需关注内分泌等因素。
体征特点:查体可触及孤立的肿块,质地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
三、影像学检查区别
乳腺超声
乳腺增生:超声表现为乳腺腺体增厚,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匀,可见大小不等的低回声区或无回声区,有时可探及扩张的乳腺导管。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超声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育龄期女性由于乳腺组织较活跃,超声表现可能更明显,而绝经后女性乳腺组织萎缩,超声表现相对简单。
乳腺纤维瘤: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包膜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一般无衰减,有的可见侧边声影。
乳腺X线摄影(钼靶)
乳腺增生:钼靶下可见乳腺腺体密度增高,呈片状或结节状影,有时可见散在的点状或小片状钙化。不同年龄女性的乳腺腺体密度不同,青年女性乳腺腺体较致密,可能影响对乳腺增生的判断,需要结合超声等其他检查。
乳腺纤维瘤:钼靶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有时可见周围有薄的透亮晕。
四、治疗原则不同
乳腺增生
一般治疗: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主要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缓解症状。建议保持心情舒畅,减轻压力,保证充足睡眠,规律作息。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雌激素食物的摄入。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如青年女性要注意避免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绝经后女性则要关注内分泌变化对乳腺的影响。
药物治疗:如果症状较重,可选用一些调节内分泌的药物,如他莫昔芬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因为这类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要权衡利弊。
乳腺纤维瘤
手术治疗:由于乳腺纤维瘤有恶变的可能(虽然概率很低),且药物治疗对乳腺纤维瘤一般无效,所以一旦确诊,通常建议手术切除。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可能有所不同,青年女性如果有生育计划,可在计划怀孕前手术切除;对于绝经后女性,发现乳腺纤维瘤也建议手术切除以明确诊断和排除恶变可能。手术方式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等选择传统开刀手术或微创手术(如麦默通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