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大衣高血压是指在医生诊室测压升高、家中自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正常的现象,非药物干预包括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钠盐、钾、控体重,运动选适度有氧运动)和心理调节(用冥想、深呼吸等缓解紧张),需监测与随访(定期测压,定期随访),特殊人群如儿童要避免就医紧张、用合适设备测压等,老年要选温和运动、家属多关注等。
一、白大衣高血压的定义与特点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患者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升高,但在家中自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的现象。其特点是仅在医疗环境下由于紧张等因素导致血压升高,而日常生活中血压正常。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应遵循健康饮食原则。例如,对于一般人群,应减少钠盐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研究表明,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压升高的风险,而减少钠盐摄入有助于控制血压。对于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钠盐摄入。同时,增加钾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等,钾有助于促进钠的排出,对血压控制有益。
控制体重也很重要。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来衡量,BMI应保持在18.5~23.9kg/m2之间。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要注意避免过度肥胖,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健康体重。例如,儿童应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食等,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2.运动方面
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人群运动强度有所不同。年轻人可以选择强度稍高的运动,如慢跑,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00-120米左右;老年人则可以选择快走,速度一般每分钟60-80米。运动不仅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还能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人群,运动前应咨询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运动计划。
(二)心理调节
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往往在医疗环境中因紧张导致血压升高,所以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例如,每天进行10-15分钟的深呼吸练习,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有助于放松身心。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帮助其缓解在医疗环境中的紧张感。对于老年人,家属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
三、监测与随访
(一)血压监测
患者应定期进行血压监测,除了在医生诊室测量外,还应在家中使用经过校准的血压计进行自测。对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建议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血压,每次测量2-3次,取平均值。同时,可以考虑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以更全面地了解血压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血压测量相对困难,家长应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儿童专用血压计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二)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一般每3-6个月随访一次。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监测情况、生活方式调整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判断血压控制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下一步的处理方案。对于有特殊病史或身体状况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随访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白大衣高血压
儿童白大衣高血压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现,家长应重视。要避免儿童在就医时过度紧张,家长可以在就医前给予儿童心理疏导,让其熟悉就医环境。在血压监测方面,要使用适合儿童的血压测量设备,并正确操作。同时,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确保其生活方式健康,如保证充足睡眠,儿童一般需要10-14岁的儿童每天睡眠9-12小时等。
(二)老年白大衣高血压
老年人白大衣高血压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下降,在生活方式调整时要更加谨慎。运动方面应选择更温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在心理调节上,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因为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孤独、焦虑等情绪,这些情绪可能会影响血压。在血压监测时,要注意测量的准确性,避免因测量误差导致错误判断。同时,老年人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在进行其他疾病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血压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