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肿分为单纯囊肿和积乳囊肿,乳腺肿瘤分良性和恶性,二者在定义性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治疗原则及特殊人群情况等方面存在不同,乳腺囊肿小无症状可观察,大或有症状可穿刺抽液或手术,纤维腺瘤多手术切除,乳腺癌需综合治疗,不同育龄、哺乳期、老年女性情况有别。
一、定义与性质
乳腺囊肿:是乳腺常见的良性病变,通常是由于乳腺导管阻塞,分泌物潴留形成的囊性结构。可分为单纯囊肿、积乳囊肿等。单纯囊肿多见于育龄妇女,与内分泌失调有关;积乳囊肿多发生于哺乳期或哺乳期过后的女性,因乳汁排出不畅潴留所致。
乳腺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等,一般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恶性肿瘤即乳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疾病,细胞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会不断增殖并破坏周围组织和器官。
二、临床表现
乳腺囊肿:多数患者可触及乳房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一般无明显疼痛,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轻微胀痛。积乳囊肿在哺乳期时可能有乳房局部胀痛等表现,肿块大小可随乳汁潴留情况而变化。
乳腺肿瘤:
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多表现为单发的无痛性肿块,肿块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质地韧,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
恶性肿瘤:乳腺癌早期多为无痛性单发小肿块,质地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活动度差。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乳房皮肤“橘皮样”改变、乳头凹陷、乳头溢液(可为血性)等表现,晚期还可能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转移表现。
三、影像学检查特点
乳腺囊肿:
超声检查: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无回声区,后壁回声增强。单纯囊肿内透声好,积乳囊肿内可能可见细密点状回声。
钼靶X线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密度影,边界清楚。
乳腺肿瘤:
超声检查:
良性肿瘤:边界清晰、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多无明显改变或轻度增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内部血流信号少。
恶性肿瘤:边界不规则、呈蟹足样,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回声可衰减,CDFI示内部血流信号丰富,可探及高速高阻动脉血流频谱。
钼靶X线检查:
良性肿瘤:肿块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
恶性肿瘤:肿块边缘多有毛刺、分叶,密度较高,有时可见微小钙化灶。
四、病理检查区别
乳腺囊肿:病理下可见囊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内为液体成分。
乳腺肿瘤:
良性肿瘤:如纤维腺瘤病理可见腺上皮和纤维组织两种成分增生形成肿瘤。
恶性肿瘤:乳腺癌病理可见癌细胞呈不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如浸润性生长等,可通过免疫组化等进一步明确分子分型等情况,对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五、治疗原则
乳腺囊肿:
单纯囊肿:若囊肿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一般每3-6个月复查超声;若囊肿较大(直径大于2-3厘米)或有明显症状,可考虑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抽液后囊肿有复发可能,必要时可考虑手术切除。
积乳囊肿:哺乳期积乳囊肿应及时疏通乳汁,可通过按摩、吸奶器等方法促进乳汁排出,若已形成脓肿则需切开引流;非哺乳期积乳囊肿可参考单纯囊肿的处理方法。
乳腺肿瘤:
良性肿瘤:乳腺纤维腺瘤一般建议手术切除,尤其是肿块较大或有生长趋势的患者,手术可采用微创或传统手术方式,术后预后良好。
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治疗是综合性的,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术根据病情可选择保乳手术或乳房全切术等,术后根据病理分期等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辅助治疗。
六、特殊人群情况
育龄女性:乳腺囊肿和肿瘤在育龄女性中的表现可能受月经周期影响,乳腺囊肿可能在月经前胀痛加重,而乳腺肿瘤一般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育龄女性发现乳腺肿块时需更加重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哺乳期女性:积乳囊肿在哺乳期较为常见,此时应注意保持乳腺导管通畅,避免乳汁潴留,若发生积乳囊肿应积极处理,防止发展为乳腺炎等更严重的情况。哺乳期女性发现乳腺肿块时,要区分是积乳囊肿还是其他乳腺肿瘤,因为处理方式不同。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乳腺肿瘤中恶性肿瘤的比例相对较高,且老年女性身体机能下降,治疗时需综合考虑身体状况,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在选择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