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纤维腺瘤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一般情况、乳腺情况及手术区域准备)、麻醉方式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步骤(选择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肿瘤、切除肿瘤、止血、缝合)、术后处理(伤口护理、患肢活动、病理检查)以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青少年、妊娠期、老年患者各有不同注意要点)。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一般情况:需了解患者的年龄、月经周期等情况,若处于月经期,可能会影响手术及术后恢复,一般建议避开月经期手术。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术操作的精细程度可能略有不同,比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关注术后乳房外观。
乳腺检查:通过乳腺超声等检查明确乳腺纤维腺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情况,这有助于制定手术方案。例如,超声可清晰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手术区域准备:手术前要对手术区域进行皮肤准备,通常是清洁手术区域的皮肤,去除毛发等,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二、麻醉方式选择
1.局部浸润麻醉:对于较小的乳腺纤维腺瘤,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这种麻醉方式可以使手术区域局部痛觉消失,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手术,能及时反馈自身感受,尤其适用于精神紧张的患者,但要注意麻醉药物的用量和注射部位的准确性。
三、手术步骤
1.切口选择
乳晕边缘切口:适用于乳晕周围的纤维腺瘤。这种切口较为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不影响乳房外观。例如,对于位于乳晕边缘的直径1-2cm左右的纤维腺瘤,可选择沿乳晕边缘做弧形切口。
乳房下皱襞切口:对于乳房下部的纤维腺瘤,可选择乳房下皱襞切口,该切口也比较隐蔽,术后瘢痕相对不明显。
放射状切口:对于位于乳房外上象限等非乳晕、非乳房下皱襞区域的较大纤维腺瘤,可采用放射状切口,这样可以减少对乳腺导管的损伤,但术后瘢痕可能相对明显一些。
2.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使用手术刀按照选定的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注意逐层切开,避免损伤深层组织。
3.显露肿瘤:通过钝性和锐性分离等操作,逐步显露乳腺纤维腺瘤。在分离过程中要轻柔操作,避免过度挤压肿瘤,防止肿瘤细胞播散等情况。例如,对于边界清楚的纤维腺瘤,可利用组织钳等器械协助显露。
4.切除肿瘤:完整切除纤维腺瘤。对于有完整包膜的纤维腺瘤,可沿包膜表面进行分离,将肿瘤完整摘除。如果肿瘤与周围组织有轻微粘连,要小心分离,确保肿瘤完整切除。
5.止血:彻底止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之一。可以采用电凝止血、结扎止血等方法。对于小的出血点,电凝止血较为常用;对于较大的血管出血,则需要结扎止血。
6.缝合
皮下组织缝合:使用可吸收缝线缝合皮下组织,减少术后瘢痕形成和异物反应。
皮肤缝合:皮肤缝合可采用间断缝合或皮内缝合等方式。间断缝合常用于较厚的皮肤层,皮内缝合则可以使皮肤表面瘢痕更不明显,尤其适用于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
四、术后处理
1.伤口护理
术后要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果发现伤口有异常,应及时处理。例如,若伤口出现渗液增多,要考虑是否有感染等情况。
2.患肢活动:术后患者上肢可适当进行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影响伤口愈合。对于接受局部浸润麻醉的患者,一般不影响早期的肢体活动。
3.病理检查:切除的肿瘤要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肿瘤的性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虽然大多数乳腺纤维腺瘤是良性的,但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最终确诊,若为恶性还需进一步处理。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青少年患者:青少年患者乳房处于发育阶段,手术时要更加注重乳房外观的保护。切口选择应尽量隐蔽,减少对乳房正常发育和外观的影响。术后要密切关注乳房的发育情况,定期进行随访,因为青少年患者的乳腺还有进一步发育的可能。
2.妊娠期患者:妊娠期发现乳腺纤维腺瘤,若肿瘤较大或有恶变倾向等情况需要手术时,手术时间一般选择在妊娠中期,此时相对较为安全,对妊娠的影响较小。手术操作要更加轻柔,避免刺激子宫引起宫缩等情况。
3.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手术前后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手术切口的愈合可能相对较慢,要加强伤口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