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的相关检查包括血常规(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大小不等、有异形红细胞及碎片)、血清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骨髓象(红系增生明显活跃、其他系一般无明显异常)、心脏相关检查(超声心动图明确瓣膜等情况、心电图协助判断心脏电活动)、血管内溶血相关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不同特殊人群检查有相应注意事项,还需结合患者基础心脏病史综合判断检查结果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会升高。这是因为骨髓受到溶血的刺激,造血功能活跃,释放大量未成熟的网织红细胞进入外周血。一般网织红细胞计数可高于正常参考值,提示骨髓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
外周血涂片检查
红细胞形态改变: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异形红细胞,如出现球形红细胞、盔形红细胞、裂红细胞等。这是由于红细胞在通过受损的心脏瓣膜或血管时受到机械性损伤,导致红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球形红细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红细胞膜缺陷相关的溶血,但在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中主要是机械损伤导致的形态改变;盔形、裂红细胞的出现则是红细胞受到机械切割等损伤的典型表现。
红细胞碎片:可发现较多的红细胞碎片。因为血流经过病变的心瓣膜或血管时,红细胞被机械性破坏,形成碎片,这是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形态学特征之一。
血清胆红素测定
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分解为血红素,血红素进一步代谢生成间接胆红素,而肝脏处理间接胆红素的能力相对正常时可能会出现相对不足,导致血清中间接胆红素水平升高,总胆红素随之升高。
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因为溶血主要导致间接胆红素生成增多,结合胆红素的生成和代谢相对受影响较小,所以结合胆红素升高幅度一般不大。
骨髓象检查
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骨髓穿刺涂片可见红系造血细胞显著增多,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这是因为外周血溶血导致红细胞减少,刺激骨髓红系造血代偿性增生,以增加红细胞的生成。
其他系细胞一般无明显异常: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等一般无明显的病理性改变,除非患者同时合并有其他血液系统或骨髓相关疾病,但在单纯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时,骨髓的其他细胞系列通常保持正常。
心脏相关检查
超声心动图:可以明确心脏瓣膜的情况,如是否存在瓣膜病变(如瓣膜狭窄、关闭不全等)、心内有无异常分流等。通过超声心动图能够清晰地看到心脏结构和瓣膜的形态、运动等情况,有助于明确导致红细胞机械性损伤的心脏因素。例如,若存在二尖瓣狭窄,高速的血流通过狭窄的瓣膜可能会对红细胞产生机械性破坏作用,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发现这种瓣膜病变。
心电图检查:可了解心脏的电活动情况,协助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病变相关的心律失常等情况。虽然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电生理,但对于一些由心脏病变引起的创伤性心源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能会发现与心脏基础疾病相关的心电图改变,如心肌缺血相关的ST-T改变、心律失常的表现等,对病因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血管内溶血相关检查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升高。当红细胞在血管内被破坏时,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导致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水平升高,这是血管内溶血的重要证据之一。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血清结合珠蛋白降低。结合珠蛋白能与血浆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然后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血管内溶血时,大量血红蛋白与结合珠蛋白结合,导致血清结合珠蛋白消耗增多,浓度降低。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者进行这些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性,避免因哭闹等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合理调整检查项目的操作和采集量;老年患者进行检查时要考虑其身体耐受性,如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要注意患者是否能配合长时间的检查体位等。女性患者在检查时要注意避开月经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对血常规等检查结果可能产生的影响。对于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时要结合其病史综合判断检查结果的意义,比如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瓣膜病变的可能性相对更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