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性心脏病有不同阶段的症状,早期有呼吸系统如呼吸加快、咳嗽和循环系统如心悸等症状;进展期呼吸困难加重、出现发绀、水肿及右心衰竭表现;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易隐蔽且进展快、生长发育迟缓,老年人易与基础病交织、代偿差且易意识改变,女性受激素等因素影响,妊娠期女性风险高。
一、早期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
初入高原时,可能会出现呼吸加快的情况,这是身体为了适应低氧环境的一种代偿反应。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由于呼吸中枢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更明显地出现呼吸频率增快,婴儿可能表现为鼻翼扇动等。成年人早期也会自觉呼吸费力,尤其是在活动后,如行走、爬楼梯等活动时,这种呼吸加快的症状会更加显著。
还可能出现咳嗽,多为干咳,这是因为高原低氧环境对呼吸道黏膜产生刺激。年龄较小的儿童咳嗽反射相对不健全,可能咳嗽症状不典型,但也会有间断性的干咳表现。
2.循环系统症状
心悸较为常见,患者可自觉心跳加快、心慌。对于有基础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在高原环境下更容易出现心悸症状,因为其心血管系统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年轻人如果平时缺乏锻炼,进入高原后也可能较早出现心悸,这是由于心脏需要增加收缩力来保证机体的氧供,从而导致心跳加快引发心悸。
二、进展期症状
1.呼吸困难加重
随着病情进展,呼吸困难会明显加重,静息状态下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此时患者可能不能平卧,需要采取半卧位或坐位来缓解呼吸困难,这被称为端坐呼吸。对于儿童患者,由于胸廓和肺部发育特点,端坐呼吸时可能会表现出身体前倾、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等表现,如颈部肌肉紧张、肋间肌凹陷等。成年人则会更明显地感觉到吸气和呼气都很困难,气促明显。
2.发绀
口唇、甲床等部位出现发绀,这是因为机体缺氧,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导致的。儿童的口唇黏膜相对较薄,发绀可能更容易观察到,表现为口唇呈现青紫色。成年人发绀也较为明显,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现甲床的青紫表现。
3.水肿
可出现身体水肿,早期可能表现为下肢水肿,尤其在下午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稍有缓解。随着病情进展,水肿可逐渐向上蔓延,累及全身。儿童由于组织间隙相对疏松,水肿可能更易发生,且可能从眼睑等部位开始出现水肿,然后逐渐波及下肢及全身。成年人水肿也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表现为胸腔部膨隆、腹部膨隆等。
4.右心衰竭表现
出现颈静脉怒张,这是因为右心衰竭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颈静脉充盈、怒张。儿童由于颈部皮肤较薄,颈静脉怒张可能更容易被发现。还可能出现肝大、肝区压痛,肝脏肿大可在肋下触及,且有明显的触痛。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肝大可能会影响腹部的外观,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腹部膨隆等表现。另外,还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胃肠道淤血的症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会有食欲下降的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婴幼儿)或进食量明显减少等。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患者
儿童高原性心脏病在症状表现上可能更具隐蔽性和特殊性。除了上述一般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的情况,因为长期缺氧会影响儿童的新陈代谢和身体发育。婴儿可能会出现体重不增,幼儿可能表现为身高增长缓慢等。而且儿童的心肺功能储备较成年人差,所以病情进展可能相对更快,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可能出现得更早且更严重。
2.老年人患者
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在高原环境下患高原性心脏病时,症状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交织。老年人的代偿能力下降,所以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更为严重,且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的急性发作。同时,老年人对缺氧的耐受性更差,可能在早期就会出现较明显的意识改变,如嗜睡、反应迟钝等,这是因为大脑长期慢性缺氧导致的。
3.女性患者
女性在高原环境下患高原性心脏病时,激素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对症状产生一定影响。例如,在月经周期等不同阶段,身体的生理状态不同,可能会影响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的表现程度。在妊娠期女性进入高原时,由于身体负担加重,患高原性心脏病的风险更高,症状可能会更严重,且需要特别关注对胎儿的影响,因为母体缺氧可能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