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从发病时间与病程、症状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方面区分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前列腺炎发病急、病程短,有明显局部、全身及尿路症状,实验室检查有相应异常,超声可见前列腺体积增大等;慢性前列腺炎病程长、反复发作,局部、全身及尿路症状相对较轻,实验室检查前列腺液白细胞等情况不同,超声等可见相应表现,需综合多方面准确判断以制定治疗方案,特殊人群诊断需考虑其特点。
一、发病时间与病程
1.急性前列腺炎
发病时间短,通常是在短期内突然发生的。一般起病较急,多在数天内出现明显症状。例如,患者可能在1-2周内迅速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以及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其病程相对较短,若能及时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在数周内病情得到控制。
从年龄因素来看,各年龄段男性都可能发生急性前列腺炎,但青壮年男性相对更易患病,这与他们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如性生活不规律、久坐等可能增加急性发病的风险。对于儿童,非常罕见急性前列腺炎,若出现相关类似症状,需高度警惕是否有特殊病因。
2.慢性前列腺炎
病程较长,一般病程超过3个月。症状可能反复发作,时轻时重。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长期的尿频、尿急、会阴部坠胀不适等症状,病情会在疲劳、饮酒、久坐等因素影响下加重,然后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或治疗后有所缓解,但难以完全根治。
年龄方面,中老年男性也可能患慢性前列腺炎,但青壮年男性也是主要发病人群。生活方式上,长期久坐、频繁性生活或手淫、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都可能增加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风险。有过急性前列腺炎病史且未彻底治愈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慢性前列腺炎。
二、症状表现
1.急性前列腺炎
局部症状:会阴部、耻骨上区疼痛较为明显,疼痛较为剧烈,可向腰部、下腹、腹股沟等部位放射。同时,前列腺部位有明显的肿胀、压痛,直肠指诊时可发现前列腺饱满、增大,温度升高。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较重,常伴有高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血常规检查可能会发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例如,患者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以上,精神状态较差。
尿路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症状非常突出,排尿时尿道有灼热感,严重时可能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终末血尿。
2.慢性前列腺炎
局部症状:会阴部、下腹隐痛不适,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呈间歇性。前列腺压痛相对较轻,直肠指诊时前列腺可能表现为正常、增大或缩小,质地可能不均匀。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少数患者可能有精神不振、乏力等表现,但通常不会出现高热、寒战等严重全身感染症状。
尿路症状:尿频、尿急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会有尿不尽感,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感,一般不会出现急性前列腺炎那样严重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情况。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尿道口滴白现象,多在晨起时发现尿道口有少量稀薄分泌物。
三、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1.实验室检查
急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涂片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例如,通过革兰染色等方法可明确细菌的类型,为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升高。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液检查: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可增多,但一般不如急性前列腺炎明显,可能在每高倍视野10个以上,但也有部分患者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正常。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多数情况下无致病菌生长,若存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可培养出致病菌。
2.影像学检查
急性前列腺炎
超声检查:可见前列腺体积增大,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能伴有前列腺周围组织的炎性渗出等表现。
慢性前列腺炎
超声检查:前列腺大小可能正常或略有增大或缩小,内部回声可不均匀,部分患者可能发现前列腺结石等情况。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可更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组织的病变情况,但一般不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通过以上发病时间与病程、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区分急性和慢性前列腺炎。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的详细病史、全面的症状评估以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男性等,在诊断时更要充分考虑其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避免误诊漏诊。